民政部发布新规:殡葬服务行业标准全面升级

民政部今日发布了《殡仪接待服务规范》等十项新制定和修订的殡葬服务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殡仪接待、骨灰寄存、公墓安葬、骨灰海葬、公墓祭扫以及网络祭祀等多个方面,旨在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
新标准明确要求,遗体接运、存放、告别、火化、安放等各环节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商品价格必须公开公示。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强制提供高价服务或附加项目。在签订服务协议前,需逐项说明项目收费,避免诱导消费。
建立遗体和骨灰追溯体系
为了保障遗体和骨灰的安全,民政部制定了《遗体和骨灰追溯通用要求》,要求殡葬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的遗体和骨灰追溯体系。遗体和骨灰在流转的各个环节应及时核实并上传追溯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和完整。从遗体接收到骨灰安放的全过程都能够实现有效追溯和追踪。
此外,采集的关键追溯信息要进行整理、备份和归档,以满足监管部门、殡葬服务机构以及治丧群众等不同主体的查询需求。
规范祭扫服务,倡导文明新风
在新公布的十项标准中,《公墓祭扫服务规范》《网络祭祀要求》《骨灰海葬服务规范》等三项标准对各类祭扫服务进行了详细规范,要求提升绿色殡葬水平,倡导文明新风。
公墓祭扫服务
《公墓祭扫服务规范》推行绿色文明祭扫理念,要求按移风易俗要求配备环保祭扫用品,并对代客祭扫服务、集体共祭服务等进行了规范。代客祭扫服务项目需符合公序良俗,并按约定把祭扫过程中的图、文、音频、视频等记录反馈至委托人。
骨灰海葬服务
《骨灰海葬服务规范》提出,骨灰海葬需要征得民政、生态环境、海事等部门的备案许可,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撒放骨灰。骨灰专用器皿应满足环保和可降解的要求,严禁在海葬船舶上烧纸、上香和放鞭炮等。对包装纸、花篮等不入海的海葬祭祀用品要及时回收。
鼓励建设公益性生态文化墓园、海葬纪念墙等纪念设施,供参与海葬的逝者家属寄托哀思。
网络祭祀要求
《网络祭祀要求》提出,网络祭扫平台应具备用户和被祭祀人实名身份认证及审核管理功能,并尊重逝者名誉和隐私。平台服务功能不应设置游戏、购物等过于娱乐化或商业化的功能。用户在平台发布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应展现庄严肃穆、文明健康的信息。
不能利用网络祭祀进行恶搞、抹黑或攻击他人,不得传播歪曲历史、诋毁英烈、低俗庸俗或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
背景与影响
近年来,殡葬行业的乱收费、服务不透明等问题屡见不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次民政部发布的新规,旨在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殡葬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还将推动殡葬行业的绿色化、文明化发展。
据专家分析,新标准的实施将对殡葬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公开透明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流程,消费者将更有信心选择殡葬服务。同时,建立遗体和骨灰追溯体系,将大幅提升殡葬服务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未来,随着标准的逐步落实和完善,殡葬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消费者的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