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7 月, 2025

上海医生半世纪援摩洛哥:跨越国界的医疗大爱

unnamed-file-631

上海是中国最早参与援外医疗工作的省市之一。自1963年起,上海便开始派遣援外医疗队。1975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上海组建了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五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医生远赴他乡,用精湛的医术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表示,五十多年来,上海共派出197批、2025人次医务人员,架起了中摩友谊的桥梁,为构建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就在近日,上海医生们再次出发。

光明行:重见光明的感动瞬间

七月的舍夫沙万,阳光普照。穆罕默德五世医院迎来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带领的上海专家组,他们在此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光明行”眼科义诊活动。

当法蒂玛眼上的纱布被揭开,她激动地说:“你们就像真主派来的光明使者。”这位老人因白内障多年仅剩光感,得知中国医生要来义诊,便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医院。

“上海专家组与摩洛哥眼科医生同台手术,为337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提高了技术,收获了友谊。”郭涛主任医师表示。苏蕴医生也感慨:“医学的真谛从来不分国界。”

“不是治我的眼睛,而是点亮了我的世界。”——30岁的欧汉姆

新生之声:从无到有的系统工程

在摩洛哥哈姆纳省中心医院,一套守护“新生之声”的系统正在悄然改变着新生儿的命运。这项工程由中国医疗队与摩洛哥携手,从无到有,逐步建立。

去年初,援摩医疗队本格里分队长刘峰注意到马拉喀什首次开展的“关注听力健康”流动医疗大篷车新闻。于是,一个将中国“早筛早诊早干预”经验移植到摩洛哥的构想诞生。

2024年秋,合作协议正式签署,首批便携式听力筛查仪从上海运抵摩洛哥。今年3月3日“世界听力日”项目启动,截至6月,278名新生儿接受了筛查。

“出生36小时内74.5%的初筛通过率,与中国本土数据相符。”

历史回顾:半世纪的薪火相传

时光回到1975年,来自仁济医院的张柏根作为上海首批援摩医疗队队长,带队来到塞达特开展医疗援助。张医生回忆起一位摩洛哥产妇的眼神,责任感油然而生。

东方医院的马良翰是援外医疗“老兵”,他七次援摩,将摩洛哥视为第二故乡。他说:“小小银针,征服了当地民众,也成就了我职业生涯中的别样辉煌。”

市五医院的程根祥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一次重大车祸,他利用自带的中国钢板螺钉施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赢得了摩方医生的赞叹。

未来展望:不懈的医疗援助

2023年9月8日,摩洛哥马拉喀什大区遭遇7.0级地震,中国医生们立刻行动,献血救助,赢得了当地民众的称赞。

第196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收到了一面锦旗,上书“至善至美,尽职尽责”。队员华山医院高堪达医生表示:“这锦旗是对50年来中国援摩医疗队的感恩与认可。”

半个世纪以来,上海医生在摩洛哥的耕耘不仅是医疗技术的传递,更是跨越国界的人文关怀。未来,他们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大爱的篇章。

推荐阅读  王毅呼籲歐盟採取理性對華政策,強調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