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或超3500万:纳米疫苗带来新希望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癌症每年新发病例数将超过3500万。这一令人震惊的数字反映了癌症治疗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尽管现有治疗方法多样,但癌症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依然存在,其根源在于肿瘤干细胞的顽强特性。近日,中国科学家与新加坡科学家合作,在《自然-纳米技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展示了一种新型纳米疫苗,有望为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提供新策略。
肿瘤干细胞的挑战
肿瘤细胞分为两大类:普通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后者具备无限增殖和自我复制的能力,能够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和免疫逃逸机制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是癌症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肿瘤干细胞内含有高水平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这使它们能够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将药物分子排出细胞,从而形成耐药性。此外,它们还具备强大的DNA修复能力和抗细胞凋亡机制,进一步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纳米疫苗的突破
科学家们认为,研发特定肿瘤疫苗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追杀肿瘤干细胞是可行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表观遗传调控抗原集成化仿生纳米疫苗。这种疫苗能够有效解决癌症抗原递送与提呈效率的难题,从而激活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
抗原递呈是免疫细胞将癌细胞片段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的过程,这对于启动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至关重要。研究团队通过生物工程将肿瘤相关抗原和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抗原集成到纳米囊泡中,研制出抗原集成化纳米疫苗(NICER),以促进机体内免疫细胞同时对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进行免疫清除。
动物实验表明,与无疫苗治疗组相比,该纳米疫苗对肿瘤的抑制率提高了5倍至7倍。
预防与治疗疫苗的前景
目前,癌症疫苗的研发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前者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已被证明可以预防宫颈癌。后者则是在癌症发生后,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力来对抗肿瘤。
202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公布了全球最有希望的10款癌症疫苗,其中治疗性疫苗占大多数,尤其是mRNA疫苗,包括mRNA胰腺癌疫苗、mRNA黑色素瘤疫苗等。mRNA疫苗利用特定癌症的mRNA制成,能够让抗原递呈细胞呈现多种特异性抗原表位,从而让T细胞更容易识别及杀伤癌细胞。
纳米技术的助力
纳米技术在癌症mRNA疫苗的研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胰腺癌mRNA疫苗为例,该疫苗利用纳米技术将mRNA传递到淋巴结,激活免疫反应。研究表明,纳米脂质体能够提高癌症抗原递呈效率,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长期保持机体强大的免疫力。
国内外研究已证明,“纳米”与“mRNA”的结合将成为防治癌症研究领域的一颗新星,带来新的希望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