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7 月, 2025

田华等八位老艺术家:银幕形象与时代精神的传承

unnamed-file-567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八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强调在新征程上,希望他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老艺术家们用他们的青春和智慧为中国电影事业奉献,青丝变白发,初心不改。

人民日报记者走近这些老艺术家,感受他们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记录他们为中国电影事业默默奉献的故事。

热爱党和人民,坚守艺术理想

97岁的田华仍清晰记得她在电影《白毛女》中的经典台词。她12岁加入抗敌剧社,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田华塑造了《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等角色,参演过40余部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等多项荣誉。

“我们要用胶片,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种进大家的心里。” ——田华

电影艺术家肖桂云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他与李前宽拍摄了许多重大历史题材电影,结婚日子也定在国庆节。“我们的创作离不开对国家的深厚感情。”肖桂云说。

肖桂云仍在关注“万映计划”,一项让优秀国产电影走进边远地区的公益活动。“我们的根基是人民,从人民当中来,再回到人民当中去。”电影艺术家陈道明也强调了这一点。

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

今年是张良投身电影事业的第七十年。他因饰演“董存瑞”而成名,这一角色鼓舞了几代中国人。张良从演员转向导演,始终从生活中找寻电影创作灵感。

“到生活中去,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 ——张良

老艺术家王心刚的电影生涯也从长春电影制片厂起步。他主演的电影《寂静的山林》鼓舞了许多人。宋晓英在《烛光里的微笑》中饰演女教师王双铃,强调不断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

“崇德尚艺”重如千斤,值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为之奋斗一生。老艺术家们仍在传授经验,向年轻一代传授经验。

创作讴歌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

电影表演艺术家陶玉玲回忆拍摄《柳堡的故事》时的细节,“影片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要从生活出发,精品佳作必须扎根生活沃土。”

“与老乡一起划船、种麦子,才能把最真实的角色呈现在银幕上。” ——陶玉玲

潘虹在《人到中年》中也践行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理念。她为演好眼科医生陆文婷去华西医科大学眼科实习,最终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宋晓英对“扎根生活沃土”这句话感触深刻,强调演员只有真正扎根生活,才能演好角色。

一代代中国电影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精神力量,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记者汪志球、刘阳、孟海鹰、刘以晴、郑智文、门杰伟、任姗姗,本文图片均为长影集团提供)

推荐阅读  香港MCP新都城中心舉辦「Wish Comes True」可持續時裝設計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