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議員揭示中國「統一台灣」長期目標,強調台灣安全策略

美國聯邦眾議員唐寧近日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一場座談會上表示,中國不會在特朗普任內對台灣採取行動,而是著眼於50年內統一的長期目標。他強調,美國的政策應該基於這一長期視角來制定。
唐寧指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主要區別在於其長期戰略思維。他形容中國在進行「馬拉松」,而其他國家則更像在「短跑衝刺」。這一觀點引發了對美國如何在未來幾十年內確保台灣安全的討論。
美中競爭背景下的台灣安全
這場座談會聚焦於美中大國競爭的下一步行動,由眾議院共和黨政策委員會成員威爾森和唐寧出席。威爾森提到他親眼見證了美國向台灣交付F-16戰機,這是「以實力求和平」的具體體現。
威爾森回憶說,今年3月,他在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見證了F-16戰機的交付儀式。他強調,台灣已經採購了包括標槍飛彈在內的防禦性軍事裝備,這些裝備的到位是美國對台灣安全承諾的實現。
中美關係的個人視角
威爾森分享了他對中美關係的個人看法。他的父親曾在二戰期間駐紮中國,這讓他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然而,他也指出,中共的目標是「世界霸權」,這與美國的價值觀不符。
「中共的軍事擴張屬史上最大規模,這必須要被應對。」威爾森強調,應對方式不是靠美國單打獨鬥,而是要和盟友合作。
跨黨派支持台灣的戰略
在被問及共和黨是否有具體的對台政策時,威爾森表示,國會對台灣的支持不分黨派,這種支持跨越了眾議院和參議院。他呼籲台灣效法烏克蘭及以色列,堅持抵抗求生存的方式。
威爾森重申「以實力求和平」的重要性,認為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澳洲及越南的強大將有助於維持地區和平。
這一系列發言反映出美國在面對中國長期戰略時的政策考量,以及如何在全球競爭中確保盟友安全的複雜性。未來,美國如何調整其對台政策,將成為觀察美中關係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