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真实刻画检察官的司法剧引发热议

司法如何约束公民,执法者又由谁来监督?近日播出的电视剧《以法之名》通过一桩疑点重重的涉黑案件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死亡,讲述了司法系统如何“刀刃向内”进行自查自纠的故事。该剧由张译、李光洁、蒋欣等主演,在CCTV8和优酷播出后,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和追看,优酷站内热度破万。根据云合数据显示,该剧在开播第三天即登顶长剧市占率榜首,最高市占率达34.1%。半月后,剧中“谁是真正的黑社会,谁是背后的保护伞”迎来了揭晓时刻。
《以法之名》收官之际,第一财经对话了该剧的总制片人、虎鲸文娱敦淇工作室总经理敦淇,探讨了该剧的创作过程和长剧创作方法。敦淇是一位入行二十余年的资深制片人,曾打造过《甄嬛传》《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等经典剧集。2017年,他加入虎鲸文娱,从传统制片人转型为平台制片人,推出了《重生之门》《炽道》《点燃我,温暖你》等多类型自制剧。
真实人物与复杂情感
在敦淇看来,尽管观众的收视习惯发生了剧变,长剧仍需遵循基本的创作规律,“人”是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他表示:“人物比故事更重要,永远是第一位。人物要丰满,有血有肉,只有活生生的人才能引发观众的共情。”
《以法之名》区别于传统涉案题材影视剧,不以快节奏、强反转吸引观众。观看该剧前半程的体验甚至是“憋屈”大于“爽感”,直到播出过半,才有情绪释放的出口。该剧刻画了诸多复杂人物,善恶并非泾渭分明,角色多染上了灰色。
司法体系的自我审视
6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侦查厅正式挂牌成立,助力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以法之名》正是聚焦“检察侦查”这一不为公众所熟知的职能部门。该剧用半集时间完成了对“检察侦查”职能的科普,通过张译饰演的检察官洪亮之口,介绍了这是一个“刀刃向内”的部门,职能是“约束自己的同志”。
三年前,敦淇与导演傅东育在与最高检影视中心副主任彭诚的交流中,确定了“检察侦查”这一方向。《以法之名》根植于经过市场验证的领域,同时也拥有独特的题材红利,聚焦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领域,兼具扫黑、刑侦、悬疑等元素。
剧中人物的命运与选择
《以法之名》以真实人物和案例为基础,尺度和烈度不同寻常。故事的起点是一桩多年前的车祸案,如同蝴蝶效应般掀起东平市司法系统的巨震。司法系统内部人员的徇私枉法,导致民营企业家被构陷,无辜民众受害死亡,利益被输送至真正的黑社会手中。
检察官洪亮在好友乔振兴之死后,追查真相,发现最大“保护伞”竟与自己有密切关联。代理检察长李人骏则在急于求成中酿成大错,最终醒悟选择站在公平正义的一边,代价是失去他曾经渴望的一切。
群像塑造与观众共鸣
作为一部群像剧,《以法之名》中许多人物特别是女性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蒋欣饰演的检察官郑雅萍以其个人魅力让角色变得有温度。董晴饰演的律师张文菁则贡献了许多尺度和烈度很大的台词,展现了对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念。
敦淇透露,工作室已完成《追诉》的拍摄,并计划将其与《抗诉》《胜诉》组成检察题材三部曲,打造系列化IP。他表示:“《以法之名》的拍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填补了检察题材的空白。”
对话总制片人敦淇:司法题材剧集的创作挑战
第一财经采访敦淇时,他谈到《以法之名》区别于传统涉案剧,不以强情节、快节奏为主要看点,而是通过真实的情感打动观众。敦淇认为,做泛人群剧重要的是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与观众产生灵魂共振。
在选角上,敦淇强调演员的适配性和爆发力。例如,董晴的台词掷地有声,施京明的老领导气质深入人心,杨烁打破了观众对“小包总”的印象。
关于剧中一些台词、情节的尺度,敦淇表示创作全程有专家团队保驾护航,得益于最高检的专业指导,最终成片最大程度地保全了艺术完整性。
敦淇还谈到,工作室正在打造系列化IP,以吸引观众眼球,与观众建立黏性。他表示:“通过IP系列化打造,能够与观众建立更强的黏性。”
从传统制片人转型为平台制片人,敦淇见证了行业的变化。他相信科技能够改变行业,未来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