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7 月, 2025

國民黨推全民發放現金1萬:政策引發爭議與警示

1-

立法院於11日下午表決通過了「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國民黨團堅持推動全民發放現金1萬元,並刪除撥補台電的預算。這項政策引發了各界的廣泛討論和批評,尤其是來自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的強烈反對。

根據三讀通過的版本,特別條例的經費上限為5450億元,旨在提升產業競爭力、提供企業金融支持、協助開拓多元市場、強化農業支持、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挹注健保與勞保、以及加強弱勢關懷等多項措施。這些資金必須在2025年10月31日前執行完畢。

政策背景與國內反應

矢板明夫在13日於臉書發文指出,國民黨和民眾黨主導下的這項決策,實際上是「變相買票」,希望藉此影響選民的政治選擇。他認為,從國民口袋中徵收稅金再發放到每個人手中,這樣的過程不僅成本高昂,而且不如直接減稅來得有效。

「這個時候決定發錢,就是變相買票,」矢板明夫表示。

此外,矢板明夫也批評了補撥台電1000億元的提案被否決。他指出,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需要穩定的電力供應,電費上漲將削弱台灣的競爭力,進而影響國家安全。

經濟與安全的雙重挑戰

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國防安全息息相關。矢板明夫警告,台灣的國力衰退可能降低對岸侵略的門檻,最終受益的將是北京。他提到,若中共「統一」台灣,可能會引發類似228事件的社會動盪。

「一旦中共『統一』台灣,很快就會發生第二次、第三次228事件。」

這些擔憂並非空穴來風。過去數十年來,台灣的經濟政策一直在尋求平衡經濟增長與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國民黨的這項政策,是否能在短期內帶來經濟效益,還是會引發長期的政治與經濟風險,仍待觀察。

未來的政策走向

面對這項政策的推行,台灣政府和社會各界需審慎評估其長遠影響。矢板明夫的警示,無疑為這場經濟政策辯論增添了新的視角。未來,台灣如何在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政府和民眾共同面對的挑戰。

隨著政策的推進,相關部門需要加強透明度和公眾參與,以確保資金的有效使用。同時,政府也需密切關注電力供應和價格問題,以維持台灣的競爭力和國家安全。

未來幾個月,這項政策的實施效果將成為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政府如何回應各界的批評與建議,將影響台灣的政治與經濟走向。

推荐阅读  中国宣布新经济政策以促进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