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呼籲歐盟採取理性對華政策,強調合作共贏

正在歐洲訪問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於布魯塞爾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舉行了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王毅在會談中強調,中歐雙方雖然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存在差異,但不應因此視彼此為對手,也不應因分歧而尋求對抗。他指出,當前歐洲面臨的各種挑戰並非來自中國,雙方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借鑒,以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
王毅進一步表示,希望歐方能樹立客觀理性對華認知,奉行更加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他強調,中方一貫支持歐洲一體化,支持歐盟增強戰略自主,並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他還指出,台灣問題涉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歐方能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中歐關係的歷史背景
中歐關係的發展歷史悠久,雙方在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自1975年建立外交關係以來,中歐關係經歷了多次升級,特別是在2003年雙方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後,合作範疇進一步擴大。然而,近年來,由於地緣政治變化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歐關係面臨新的挑戰。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達到8280億歐元,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歐中之間的經貿合作具有巨大的潛力,雙方應該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
專家指出,這樣的合作不僅有助於經濟增長,也有助於應對全球性挑戰。
專家觀點與未來展望
國際關係專家認為,王毅此次訪歐的時機非常關鍵,正值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之際,歐盟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的努力尤為重要。
「歐盟需要在美中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這不僅關乎經濟利益,也涉及到歐洲的戰略自主。」
一位歐洲政策分析師表示。
同時,歐盟高級代表卡拉斯也在會談中表達了歐方的立場。他表示,歐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願同中方籌備新一輪中歐領導人會晤,通過坦誠的溝通增進相互了解,發展更具建設性的歐中關係,並開展更均衡、公平的經貿合作。
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中歐關係的未來如何發展,取決於雙方如何處理分歧並尋求合作機會。專家指出,氣候變化、科技創新和全球公共衛生等領域都是中歐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這些全球性議題上,合作比對抗更能帶來實質性的進展。」
一位國際關係學者如是說。
展望未來,中歐雙方需要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尋求共識,推動合作。這不僅有助於雙方的經濟發展,也有助於維護全球的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