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提國安戰略法草案遭抨擊:經民連指控配合統戰策略

記者楊士誼/台北報導
國民黨近日提出的《國家安全戰略法》草案引發熱議,經濟民主連合(經民連)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強烈批評該草案削弱總統的決策權,並可能讓中國以最低成本奪取台灣。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直言,這一草案無疑是在為中共攻台鋪路。
賴中強指出,該草案是國民黨內部「傅崐萁集團」推動的下一步,意圖建立一個「國際不得干涉的內戰架構」,同時剝奪總統在國防、外交及兩岸關係上的權力。
草案內容引發爭議
根據經民連研究員黃亭偉的說法,去年七月,陳永康與多位立委連署提出該草案,試圖改變現行憲政體制。黃亭偉指出,憲法明定總統擁有國家安全大政方針的決策權,而《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則涵蓋國防、外交、兩岸關係等範疇。
然而,草案卻試圖通過三大顛覆性改變來削弱總統的權力。首先是將國安戰略報告的制定權由行政院院長主動提出,總統僅能被動核定;其次,年度國家安全應辦事項將由行政院主導,並與年度預算結合,立法院可以通過預算刪減來影響國安決策。
經民連的批評與擔憂
賴中強強調,傅崐萁去年率領17名立委訪問中國,這一舉動被視為中共統戰策略的一部分。他指出,這些立委回國後,部分人參與了兩岸條例修正案及國安戰略法草案的連署,顯示出其與中共策略的高度一致性。
經民連批評,這些舉措不僅削弱了總統的國安大權,還可能讓中共在不動用武力的情況下,以最低成本奪取台灣。
歷史背景與未來影響
台灣的國家安全政策一直是兩岸關係中的敏感議題。過去,台灣政府在面對中共的壓力時,通常會強調自主決策的重要性。然而,這一草案的出現,讓人擔心台灣的國安決策可能受到立法院的過度干預。
專家指出,如果草案通過,將會改變台灣現有的權力結構,可能導致國安決策的效率下降。此外,這也可能激化台灣內部的政治對立,進一步影響兩岸關係的穩定。
未來的挑戰與考驗
面對這一爭議,台灣政府及社會各界需要審慎評估草案的影響。未來,如何在維護國家安全與民主制度之間取得平衡,將成為台灣面臨的重大挑戰。
經民連呼籲,台灣社會應密切關注該草案的進展,並積極參與相關討論,以確保國家的安全與民主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