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1 月, 2025

崇武古城文旅创新:从历史遗迹到现代体验

unnamed-file-598

当海防古城遇见现代表达,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年,惠安县以“崇武古城玩出新花样”为主题,通过一场精彩的文旅实践给出了答案。通过一系列创意活动的精准发力,当地成功实现了文化破圈引流与游客情绪共鸣。国庆中秋期间,崇武古城区域累计接待游客35.3万人次,单日最高达5.6万人次,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崇武古城海上明月音乐会”“我在崇武古城祝福祖国”等6个话题登上抖音泉州热搜榜第一,全网总播放量超3000万次,崇武古城滨海游火热景象更获得央视《朝闻天下》的关注报道。这场从线上到线下的全面出圈,为惠安探索文旅融合、提振消费的新路径,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

古城创新:文化与现代的融合

一座600多年的古城,如何玩出新花样?“双节”期间,惠安向内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向外打造新潮文旅业态,将惠安文化、音乐盛宴、国潮元素、消费集市等资源导入崇武古城,打造成集文化传播、沉浸体验、消费扩容等于一体的文商旅融合载体,创下文旅市场火爆的佳绩。

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形石砌古城,崇武古城天然带着历史的敬畏感、厚重感,对新生代文旅消费者的引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双节”期间,为开辟年轻消费人群市场,惠安主动破开这份厚重。从水关进入古城,无论是亮点纷呈的音乐周活动、热闹非凡的“烟火集市”,还是被改造成咖啡馆、非遗展馆的古建筑,不仅让崇武文化“活起来”,更让崇武古城“火起来”。

音乐与市集:多元业态的完美结合

近年来,得益于“大海啊故乡”小岞国际海岸音乐季暨首届上音国际音乐家比赛等活动的举办,音乐成为惠安日益凸显的城市名片。“双节”期间,惠安以市集和南城角舞台为阵地,成功举办“我在古城为你唱首歌”崇武古城音乐周活动,通过献礼祖国、闽南歌友、非遗焕新等连续七天“每日一主题”的持续演绎,让国庆之夜、古城之夜、中秋之夜的“夜夜出彩”,成为文旅引流的金字招牌。

数据显示,活动累计吸引超15万人次参与,显示“古城+音乐+非遗”这一创新形式得到消费者的实质认可。

从文化到消费:场景塑造新模式

惠安抓住“双节”的文旅消费窗口期,同步打造多个消费场景,实现“既有文旅流量又见消费增量”的发展成效。古城“烟火市集”飘香八日,惠安特色美食、非遗手作让人流连忘返;“惠安非遗正青春”展览,让古老技艺焕发新颜;惠女民俗巡游每日准时上演,成为古城流动的风景线。

崇武古城锚定游客“愿意来”到“反复来”的愿景目标,采取前期晾晒热点、特色活动互动等方式,促使游客将古城游摆上旅游日程。在“我在古城为你唱首歌”崇武古城音乐周活动策划阶段,惠安主动扩大节目征集范围,线上吸引报名参演人员超万名,吸引不少游客“赴崇武音乐之约”。

创新传播与服务:推动文旅发展

惠安深度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全力构建“官方媒体+自媒体+游客自发传播”三位一体的传播体系。惠安联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聚焦活动前、中、后的重要阶段开展持续报道,提高城市曝光度;同时,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推广。

惠安将“宠客”作为衡量文旅服务的第一指标,在全省首创“先行赔付”制度,组织文旅、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区域服务专班,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和24小时投诉处理专线,有效提升游客体验感。

如今,崇武古城不仅实现了人气与口碑的双丰收,更为古城类文旅项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它雄辩地证明,“核心景区引领、多元业态融合”的路径,正是破解古城活化与文旅升级命题的一把钥匙。潮涌之后,惠安并未止步。站在新的起点,惠安将持续深挖滨海、惠女、惠雕、惠建等独特文化IP,推动文旅格局从“一城火热”迈向“全域繁荣”,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推荐阅读  特朗普亚洲行或会见金正恩:美官员私下探讨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