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11 月, 2025

OpenAI虧損揭示AI產業的光環與隱憂:2030年前難見盈利

featured-lonnews-com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儘管人工智慧(AI)技術如日中天,OpenAI這家AI巨頭卻面臨著巨額虧損的挑戰。根據報導,OpenAI的季度虧損已達到微軟、輝達、Alphabet(Google母公司)、亞馬遜和Meta(臉書母公司)這一季基本獲利總和的65%。這一現象反映了AI產業的光環背後潛藏的財務隱憂。

在AI成為科技界的焦點後,「AI泡沫論」也隨之而來,成為AI崛起的陰影。以開發出ChatGPT的OpenAI為例,該公司目前仍在持續虧損,預計要到2030年才能實現盈利。即便到了2028年,OpenAI的預估營運虧損仍將高達740億美元。

AI產業的財務困境

《華爾街日報》指出,儘管科技巨頭的AI相關收入激增,大部分利潤實際上來自於為建立AI大型語言模型的公司提供資金或進行投資。然而,這些公司的虧損速度與籌資速度相當,預計這種模式將在未來幾年持續。

以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的兩大供應商OpenAI和Anthropic為例,這兩家公司目前的虧損情況幾乎是無底洞。由於OpenAI和Anthropic在晶片和雲端服務租賃上持續大舉支出,若要維持這種情況,推出能夠盈利並彌補龐大研發和運算成本的產品至關重要,否則就需要源源不斷的投資支撐。

「AI幻覺」與盈利挑戰

《華爾街日報》認為,「AI幻覺」仍是阻止AI獲利的重要缺陷。如果能夠解決這個難關,或許會有更多企業和個人願意付費。然而,OpenAI和Anthropic自己也認為,它們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虧損。OpenAI預估的獲利時間是2030年,而Anthropic稍微樂觀一些,但也要等到2028年。

OpenAI今年夏天揭示了一項激進的成長策略,對運算基礎設施、晶片和資料中心必須持續進行大規模的前期投資。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表示,這些支出對於滿足AI能力永無止境的需求至關重要。OpenAI曾表示,針對未來八年的需求,已與雲端運算和晶片巨頭簽署總額高達1.4兆美元的運算協議。

未來展望與市場反應

根據《華爾街日報》,微軟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承擔的OpenAI虧損額度,意味著這間AI龍頭當季虧損已超過120億美元,這相當於微軟、輝達、Alphabet、亞馬遜和Meta這五家公司在同一季獲利的65%。更重要的是,OpenAI的收入完全不足以涵蓋其成本。

根據OpenAI提供給股東的數據,該公司今年的收入預估為130億美元,但今年的支出將高達220億美元,這意味著OpenAI每創造1美元的收入,就要花費1.69美元——這至少是90億美元的淨虧損。

就算明年OpenAI的收入能夠翻倍,在大規模投資的情況下也還遠遠談不上損益兩平。即便是每年都出現爆發式的成長,OpenAI勉強實現盈利的時間將是2030年,而該公司在那一年的營收預估將高達2000億美元。

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到了2029年,OpenAI的現金消耗將達到驚人的1150億美元。《華爾街日報》直言,對於OpenAI自行預測的盈利時間應該謹慎對待,畢竟這間公司的架構才剛確定、產品也仍在開發中,最終定價甚至還未定型,客戶也在摸索到底要如何運用他們的產品。

如果投資人對AI不再那麼狂熱、OpenAI難以實現翻倍的成長、或者經濟衰退等原因導致融資困難,投資人或許會重新關注AI營收的虛幻,轉而關注他們的巨額虧損。《財星》雜誌(Fortune)也表示,阿特曼為OpenAI制定的策略需要近乎持續不斷的融資,才能維持這家新創公司的生存。如果市場對AI或其短期盈利能力的關注程度降溫,這項策略可能會適得其反。

推荐阅读  台灣午後雷雨頻繁,氣象專家提醒注意強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