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1 月, 2025

布拉格推動街道與站名「去共化」 反映政治立場

unnamed-file-548

近年來,布拉格積極推動城市街道、建築與地鐵站名稱的「去共化」行動,特別是在俄烏戰爭後,更改過去以共產時期人物命名的地名,展現布拉格在當前國際局勢中的政治立場。布拉格副市長賀瑞普強調,命名反映城市的價值觀選擇,「我們選擇紀念誰,與希望在街道呈現什麼未來。」

重新命名的政治與文化意涵

賀瑞普(Zdeněk Hřib)正主導重新檢視布拉格公共空間名稱的行動。位於布拉格4區的首座完工的地鐵D線車站原定名稱為Olbrachtova,命名源自於捷克斯洛伐克共產時代作家Ivan Olbracht。然而,這一命名在布拉格4區官員與歷史學家之間引發爭議。

賀瑞普認為,車站應改名為「Ryšánka」,捷克語是指「附近的一條街道」,而非沿用以共產時代作家命名的「Olbrachtova」,因為公共交通站點「不應以極權或極端主義政權為靈感命名」。

賀瑞普表示:「這關乎我們透過城市講述的故事。我們已經在各交通機構討論過,從地理與道德角度來看,Ryšánka更合理。」

歷史雕塑的爭議

極權研究所也支持此改名,並建議新地鐵站應紀念抵抗英雄,例如二戰飛行員布萊克斯(Josef Bryks)或神父圖法爾(Josef Toufar),兩人皆遭受極權政權迫害。

近年來,重新定義布拉格歷史景觀經常引發關注與討論。布拉格地鐵站Anděl過去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時期名叫「莫斯科」(Moskevska),在這座地鐵內,有一個慶祝「莫斯科-布拉格友誼」的青銅雕塑。賀瑞普建議拆除,認為它是蘇聯宣傳的象徵。

最終,交通公司保留雕塑,認為拆除會「抹除歷史」,但同時在雕塑旁安裝解說牌,讓民眾能理解歷史與爭議背景。

布拉格的歷史反思與未來方向

布拉格對歷史反思持續進行,例如長期以蘇聯名將科涅夫(Ivan Koněv)命名的Koněvova街,在今年10月正式更名為Hartigova街,以紀念布拉格Žižkov區的首任市長哈蒂格(Karl Hartig)。

2022年,靠近俄羅斯大使館的街道與橋梁分別更名為「烏克蘭英雄街」和「烏克蘭英雄橋」,反映布拉格在俄烏戰爭中的政治立場。

賀瑞普說:「布拉格的命名辯論不只是地理問題,而是價值觀的問題,我們選擇紀念誰,以及希望在街道上反映什麼樣的未來。」

性別代表差距的關注

賀瑞普也推動布拉格一座即將開通的橋梁以女性命名,「這座橋應該紀念一位展現力量與同情心的捷克女性。」這場命名的討論,也凸顯性別代表差距。布拉格女權主義導覽公司Prague Feminist Tours表示,布拉格目前以女性命名的街道不到5%。

雖近年已有改善,例如布拉格批准以美國史上首位女性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捷克具國際影響力藝術家Toyen與坎帕博物館創辦人Meda Mladkova等女性命名的街道。

還有一些有趣的提案,例如一個大型請願希望在Rohansky ostrov將街道命名為「魔戒」角色,不過,街道最終將以著名女性思想家韋伊(Simone Weil)命名。

布拉格的命名歷史與市民參與

此外,為了讓市民更了解城市複雜的命名歷史,布拉格推出免費的公共應用程式Prague Street Book,資料庫收錄超過8300個現有與歷史街道、廣場和公園名稱,為持續的城市身份討論提供方便資訊。

布拉格的這一系列行動,不僅是對過去的反思,更是對未來的展望,透過命名的改變,布拉格正努力塑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多樣性的城市形象。

推荐阅读  高校如何追踪学生成长?专家学者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