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紅色警戒 全鄉強制撤離
生活中心/黃依婷報導
花蓮縣政府於今(10)日稍早發出緊急公告,根據林務局保安署花蓮分署第25報,馬太鞍溪堰塞湖已達紅色警戒狀態。中央氣象署於今晨5時30分發布的定量降水預報顯示,馬太鞍溪集水區未來24小時累積降雨量將達402毫米,超過紅色警戒標準的200毫米。為確保民眾安全,光復鄉全鄉及鳳林鎮、萬榮鄉部分村里已被要求儘速進行強制疏散撤離。
花蓮縣政府表示,因應紅色警戒的發布,已啟動強制撤離作業,並宣布光復鄉今日停止上班、停止上課。這一決定是基於林保署昨日的通報,當時預測未來24小時降雨量將達216毫米,達到紅色警戒標準。
背景與影響
馬太鞍溪堰塞湖位於花蓮縣,是當地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堰塞湖的形成通常是由於山崩或土石流阻塞河道所致,這樣的地質現象在台灣多山的地形中並不罕見。然而,當堰塞湖的水位迅速上升時,可能會對下游地區造成嚴重的洪水威脅。
根據氣象專家的分析,近期的強降雨是由於季風活躍和颱風外圍環流所引發。這些氣象條件加劇了馬太鞍溪的水位上升,導致當地政府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
專家意見與未來展望
氣象專家表示,這次的降雨量異常,顯示出氣候變遷對台灣氣候模式的影響日益顯著。台灣大學地理系教授李明德指出,「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未來類似的自然災害可能會更頻繁地發生。」
「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未來類似的自然災害可能會更頻繁地發生。」— 李明德教授
此外,專家建議政府應加強對堰塞湖的監測和預警系統,以便更有效地應對未來可能的災害。這次事件也提醒了當地居民和政府,需不斷提升防災意識和應變能力。
結語與後續行動
目前,花蓮縣政府已設立臨時避難所,以安置撤離的居民。當地居民被提醒持續關注官方發布的最新警戒資訊,並遵循指示進行撤離和避難。
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日益明顯,類似的事件可能會成為常態,如何有效提升防災能力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課題。花蓮縣政府表示,將持續關注天氣變化,並適時更新相關防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