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1 月, 2025

鄭麗文追思共諜活動引發陸委會強烈譴責

unnamed-file-288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於11月8日出席追思1950年代叛國共諜吳石的活動,引發社會廣泛爭議。大陸委員會(陸委會)隨後發表嚴厲聲明,譴責此舉嚴重傷害國家尊嚴,並指責其為政治操作,模糊焦點。

鄭麗文在致詞中表示,台灣的民主轉型已超過30年,但現今卻再次看到執政當局以國安理由驅逐陸配出境。她批評這是意識形態不同者被視為「雜質」,並稱這是對自由言論的嚴重倒退。

陸委會的強烈反應

陸委會指出,國人普遍對鄭麗文追思叛國共諜的行為感到憤慨。鄭主席將政府依法處分支持解放軍入侵台灣的少數陸配案件,作為轉移社會焦點的工具,這是不道德且違反社會正義的行為。

「這是不道德,也是違反社會正義的舉措,政府表達嚴正遺憾。」

歷史背景與社會反應

吳石在1950年代因從事間諜活動而被處決,長期以來被視為叛國者。鄭麗文在追思活動中表示,吳石是「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其間諜活動與一般政治犯有所不同。此言論引起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彈。

陸委會強調,將背叛國家、出賣同袍的罪犯「洗白」成歷史悲劇,是對國家尊嚴的嚴重傷害,也是對因吳石而死傷的中華民國軍民的羞辱。

台灣民主價值與國際評比

陸委會引用國際評比數據來強化台灣的民主價值。根據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2025年自由度評比,台灣獲得94分,而中國大陸僅得9分。陸委會認為,政治人物的意識形態可以歧異,但不能將背叛國家的行為包裝成維護自由。

「政治人物的意識形態可以歧異,但不能將背叛國家的行為,包裝成維護自由。」

呼籲理性看待陸配問題

針對鄭麗文將個別極端陸配案件與追思共諜事件掛鉤的行為,陸委會特別澄清,絕大部分的陸配認同台灣,在此安居樂業。政府依法廢止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的個案之定居留資格,是維護法律尊嚴的必要措施,並得到台灣主流民意的支持。

陸委會最後向鄭麗文主席喊話,若真的關心陸配朋友,不應在社會撻伐共諜議題時,將陸配個案拿來轉移焦點。

「與其追思吳石等叛國共諜,不如關切目前在中國大陸失聯或遭中共關押的232位台灣民眾,他們的人權、自由,比追思吳石更具急迫性與正當性。」

這場爭議事件不僅引發社會各界的熱議,也再次將台灣的民主價值與國家安全問題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未來,如何平衡歷史記憶與現實政治,將是台灣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

推荐阅读  館長陳之漢北京行:不懼批評,探索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