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1 月, 2025

台灣黑熊與日本熊害:生態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影響

featured-lonnews-com

近期,日本頻繁發生熊隻襲擊事件,導致超過十人死亡,創下歷年新高紀錄。這一現象不僅在日本引發關注,歐美國家也常有「熊出沒」的畫面在網路上流傳。然而,對於台灣人來說,「熊害」似乎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PTT上有網友發問:「台灣的熊比較乖巧可愛嗎?」這一問題引發了廣泛討論。

針對此問題,長期關注土地與環境議題的作家「漂浪島嶼」在臉書上指出,台灣的野生黑熊數量相對稀少,且由於山區密布的套索防線,黑熊很難出現在人類生活圈中。相比之下,日本的熊隻則頻繁闖入居民區,甚至在山形縣的新幹線車庫逗留,導致新幹線及地方鐵路停駛。

日本熊害的應對措施

面對不斷增加的熊害事件,日本自9月起實施「緊急獵殺」制度,允許地方政府對闖入市區的熊進行射擊。儘管如此,執行人手不足問題仍然存在。10月底,日本政府首次召開「熊害相關閣僚會議」,討論讓警察使用步槍參與獵捕行動。此外,11月5日,秋田縣政府與日本陸上自衛隊簽約,請求部隊支援熊害運補。

台灣黑熊的生存環境

與日本相比,台灣的黑熊數量僅約300至500頭,生存環境相對險惡。漂浪島嶼指出,台灣的黑熊要到達平地,必須穿越山區的陷阱和套索,運氣好的話能夠被救治,運氣不好則可能面臨死亡。此外,台灣黑熊的數量稀少也使得它們的生存更加艱難。

「日本每年獵熊計畫達4000至6000多頭,合法做成火鍋、罐頭,這使得日本的熊命運也算坎坷。」

專家觀點與未來展望

專家指出,熊的形象雖然可愛,但野生動物仍需保持距離。台灣與日本的熊害問題反映出兩國在生態環境與人類活動上的差異。日本因熊隻數量多且活動範圍廣,導致熊害事件頻繁發生;而台灣則因黑熊數量稀少,且生存環境充滿挑戰,反而較少發生熊害事件。

未來,如何在保護野生動物與保障人類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台日兩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專家建議,應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措施,同時提高公共安全意識,以減少人熊衝突。

這一議題提醒我們,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也需謹慎對待與野生動物的互動,確保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推荐阅读  補教名師宋學維抗癌成功:從淋巴癌復發到康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