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11 月, 2025

胃癌高風險族群揭示 提升預防意識刻不容緩

unnamed-file-178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日前證實,自己在去年初任疾管署署長期間被診斷出胃癌。在醫療團隊與家人的支持下,他的恢復情況良好。這一消息引發了社會對胃癌防治的高度關注,醫師們建議「8大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因為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

胃癌的特徵與挑戰

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陳俊欽指出,胃癌是由胃部的惡性細胞腫瘤引起,包括腺癌、淋巴癌、惡性肉瘤等,其中以胃部黏膜細胞長出的腺癌佔約90%。胃癌細胞可能穿過胃壁,侵犯附近器官及淋巴系統,甚至遠端轉移。

陳俊欽表示,早期胃癌幾乎不會有明顯症狀,因為從形成到臨床出現症狀可能歷時20個月以上,這也是早期診斷困難的原因之一。常見症狀包括腹部不適或脹痛、消化不良、噁心反胃、胃灼熱感、打嗝、食慾不振、全身倦怠無力,甚至解黑便。若不及時發現,可能發展為中晚期胃癌,導致貧血、體重減輕等。

胃癌的高風險族群

陳俊欽進一步指出,胃癌的形成原因尚未完全明確,但有8大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

  • 經常攝取醃漬物或加工食品者(如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 攝取發霉或經污染的食物者
  • 胃食道逆流久不癒者
  • 長期抽菸及喝酒者
  • 血清或糞便檢查出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或抗原陽性反應者
  • 曾動過胃部手術者
  • 有癌症家族史者
  • 免疫缺乏者

「這些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自身健康狀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陳俊欽說。

預防與檢查的重要性

陳俊欽提醒,民眾應日常定期健康檢查,接受胃鏡或X光鋇劑攝影,或是透過抽血或糞便檢查,得知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如果發現胃部上腹部不舒服持續1至2週以上,建議儘快尋求醫師進行進一步檢查。

這一建議尤為重要,因為早期發現和治療胃癌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隨著社會對健康意識的提高,醫療專家呼籲加強健康教育和早期篩查,以減少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隨著莊人祥的經歷引發的關注,這一話題也促使更多人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未來,醫療機構和公共健康部門可能會加強對胃癌的宣傳和預防措施,以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推荐阅读  花蓮賑災捐款破2億 引發善款安全性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