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9歲男子確診猴痘,瑪嘉烈醫院隔離治療
香港一名29歲男子確診感染猴痘,目前正在瑪嘉烈醫院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該男子於上月27日首次出現皮膚潰瘍,並於前日到衞生署油麻地男性社會衞生科診所求診,隨後被轉介至瑪嘉烈醫院。
根據病人提供的資料,他並未接種猴痘疫苗,且在潛伏期內曾於本港進行高風險接觸。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目前暫未發現此病例與本港早前錄得的其他猴痘確診個案有流行病學上的關聯。中心正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設法聯繫與病人有高風險接觸的人士,同時已將此個案通報世界衞生組織。
猴痘的擴散與防控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罕見病毒性疾病,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雖然猴痘病例在全球範圍內相對少見,但近年來,隨著國際旅行的普及和人際接觸的增加,猴痘的傳播風險有所上升。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猴痘的症狀包括發熱、頭痛、肌肉疼痛和淋巴結腫大,隨後出現皮疹,通常從面部開始,然後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大多數患者在數周內康復,但重症病例也有可能發生。
專家意見與疫苗接種建議
公共衞生專家強調,預防猴痘的關鍵在於避免與感染者密切接觸,並建議高風險群體接種猴痘疫苗。香港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專家李教授指出:「猴痘疫苗對於高風險人群來說是有效的預防措施,尤其是在有流行病學關聯的地區。」
「我們強烈建議高風險群體,例如醫療工作者和與確診病例有接觸史的人士,儘快接種疫苗。」
未來展望與防控措施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提高警覺,避免與懷疑感染猴痘人士作密切身體接觸。中心發言人表示:「我們將繼續密切監測猴痘的發展情況,並與國際衞生機構合作,以確保及時有效地應對任何潛在的疫情威脅。」
隨著全球公共衞生挑戰的增加,猴痘的防控措施也在不斷加強。專家們呼籲,除了個人防護措施外,政府和醫療機構應該加強對猴痘的監測和研究,以便在未來更好地應對可能的疫情。
隨著調查的深入,衞生防護中心將進一步更新公眾有關猴痘病例的最新情況,並提供相關防護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