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1 月, 2025

台灣運動旅遊升級:從環島挑戰到全新2.0版體驗

2-0-

台灣的運動旅遊正迎來一場全面升級。從過去的「單車環島、登玉山、泳渡日月潭」1.0版經典挑戰,演變為「鐵人三項、越野跑與潛水」的2.0版全新體驗。這一轉變不僅僅是對體能的挑戰,更是健康、綠色永續、地方創生與產業轉型的綜合體現。

「單車環島、登玉山、泳渡日月潭」這三項活動,長期以來被視為台灣人必做的人生清單,象徵著對家鄉的情感投射與自我證明。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永續理念的普及,這些活動逐漸被更具挑戰性和多樣化的2.0版活動取代。

鐵人三項:耐力運動的新標杆

鐵人三項在台灣已不再僅僅是一項競技運動,而是成為跨城市、跨產業的運動生態系統。2025年,Challenge Taiwan在台東吸引了近萬名選手和5萬名觀眾,帶動了交通、住宿、地方品牌合作與觀光導覽,成為當地年度經濟的重要指標。

此外,墾丁的IRONMAN 70.3賽事也吸引了來自49個國家的超過1,500名選手參加,並提供了50個2026年世界錦標賽的參賽資格,進一步強化了台灣在國際鐵人賽事版圖中的戰略地位。

根據最新數據,全台鐵人三項年均賽事超過10場,參與人口年增率達20%,平均完賽率達85%。

越野跑:地方經濟的新引擎

越野跑在過去五年中成為台灣成長最快的跑步類型,賽道通常選址於中小型山城或自然保護區,這些地區因此受益於選手和觀眾的消費活動。2025年,預計全台越野賽事將突破20場,每場吸引400至1,000名參賽者。

全球知名的UTMB越野跑賽事品牌首次在台灣舉辦Xtrail Kenting by UTMB,這一賽事將台灣跑者與國際接軌,並促進了觀光與越野裝備產業的發展。

潛水:從娛樂到教育與保育

潛水活動在台灣分為浮潛、自潛與深潛三大類型。浮潛適合親子與國際遊客,墾丁、小琉球等地已形成完整的租借與教學鏈。自潛則深受白領與冥想族群青睞,而水肺深潛結合專業證照訓練與生態導覽,形成高單價體驗型旅遊。

2025年台灣潛水市場產值預計達到200億元。

運動旅遊的未來展望

根據體育署與觀光署的數據分析,台灣戶外運動參與人口持續增長,運動旅遊的年均成長率突破10%。這些新興項目不僅帶動了觀光人流,也逐步形成獨立的產業鏈條,成為後疫情時代地方創生的戰略資源。

台灣的運動旅遊已不再僅僅是體力的比拼,而是整合健康、休閒、文化、教育與永續的複合式體驗,這將持續推動台灣運動產業朝向「8000億產值」的目標邁進。

推荐阅读  孫鵬專訪揭露家庭與教養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