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呼吁构建全面生育支持体系
在中国面临低生育率挑战的背景下,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石智雷近日深入分析了低生育率形成的原因及干预措施的效果,并对“十五五”时期的生育支持体系提出了前瞻性建议。他强调,生育支持政策不能仅停留在一次性补贴或普惠给付,而应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石智雷指出,当前中国的低生育率不仅仅是经济因素所致,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他表示,单一的经济补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多层面入手,提供更为系统化和差异化的支持。
低生育率的多重因素
低生育率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但在中国,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石智雷分析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复杂,包括育儿成本高、女性职场压力大、住房负担重等。此外,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生育甚至不生育。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中国的出生率为7.52‰,创下历史新低。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国的人口结构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发生显著变化,”石智雷警告道。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体系
石智雷提出,生育支持政策应当覆盖从婚育、怀孕、分娩到育儿的全流程。他建议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育儿假期和托育服务,以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
此外,他还强调了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的重要性,指出这些都是影响生育决策的重要因素。
“只有在各方面都得到支持,年轻人才会更愿意生育,”石智雷说。
国际经验的启示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在应对低生育率的挑战。例如,北欧国家通过提供慷慨的育儿假期和高质量的公共托育服务,成功提高了生育率。石智雷认为,中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
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经验也表明,仅靠经济激励难以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必须从文化和社会政策层面进行深度改革。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展望未来,石智雷呼吁政府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他建议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体系,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他还强调,生育支持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家庭的积极参与。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石智雷总结道。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有效提升生育率将成为未来政策制定的重要议题。石智雷的建议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