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 月, 2025

花蓮縣議會激辯:救災便當預算引發爭議

unnamed-file-1276

記者呂彥、林意芸、龔芸可/花蓮報導 花蓮縣議會定期會議一開議便火藥味十足。縣長徐榛蔚在會議上感謝立法院通過重建特別條例,但隨即遭到議員猛烈批評,指責縣府「滿口卸責、亂編預算」。

議員胡仁順在前一天於網上爆料,質疑縣府「救災便當吃了近億元」。根據他的計算,以每個便當100元估算,災區每天要吃超過3萬個便當。花蓮縣府則急忙澄清,強調那是開口契約金額,並非實際支出。

重建條例引發的爭議

花蓮縣長徐榛蔚強調,必須負責任地使用重建特別條例的資金。她在議會中表示:「一定要很負責任的用樺加沙暨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重建特別條例,這是一個國家必須該負責任的。」然而,此番話卻引來更多批評。

無黨籍花蓮縣議員楊華美質疑縣長的角色轉換,表示:「縣長你現在已經不是立法委員了,你們兩夫妻是對調角色了嗎?」她認為應由傅崐萁委員來帶隊說明重建條例,而非縣長在議事廳中指責中央。

便當預算及其他財政疑慮

議員胡仁順在議會中繼續質疑救災預算,特別是「便當餐盒」匡列的9166萬預算。他指出,以一個便當100元估算,平均每天災區得吃超過3.2萬個便當。此外,受災民眾慰問金編列的2億,加上捐款專戶,理論上每戶可領10萬,但實際僅有5萬,這讓人質疑資金流向。

「災害準備金來買便當,不是這樣嗎?」民進黨花蓮縣議員張美慧質疑道。

面對這些指控,立法委員傅崐萁出面反駁,表示:「我們在這裡再一次的表達,再有不實的指控,尤其對本人,我們一定提告到底。」花蓮縣府也回應稱,採購金額是開口契約,並不是實際花費。

歷史背景與未來影響

這場爭議發生在花蓮縣面臨重建挑戰的關鍵時刻。過去,花蓮曾多次因自然災害而需要大規模重建,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率一直是關注的焦點。此次事件再次引發對政府透明度和責任制的討論。

專家指出,災後重建需要透明的財務管理和有效的監督機制,以確保資金用於最需要的地方。未來,縣府可能需要加強與中央政府的合作,並提高財政管理的透明度,以贏得公眾信任。

隨著重建工作逐步展開,花蓮縣政府和議會將面臨更大的壓力,確保資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這不僅關乎當前的重建工作,也將影響未來的災害應對和管理策略。

推荐阅读  游錫堃揭露台中火力發電廠選址背後的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