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三季度GDP突破4万亿:经济增长背后的策略与启示

2025年10月22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0721.17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超越全国平均水平。这一亮眼成绩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成绩超乎预期,来之不易。”她指出,上海经济基本面平稳,新动能发展迅速,部分领域边际改善趋势显现。
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的双重作用
马海倩将上海的经济成就归因于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和一系列精准政策。她强调,上海通过市区协同、部门联动等策略,培育产业集聚主体,提升了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的新质生产力表现突出,先导产业引领增长。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其中人工智能增长12.8%,集成电路增长11.3%,生物医药增长3.6%。
“增长得益于前瞻性的产业布局、综合优势的发挥以及促消费、扩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精准施策。” — 马海倩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人工智能企业MiniMax的快速发展是这一趋势的缩影。自2022年初成立以来,MiniMax已经研发出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并服务于超过1.57亿名个人用户和5万余名企业客户。公司副总裁严奕骏指出,上海针对算力、场景、数据、人才等方面出台的具体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与此同时,上海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表现抢眼。新能源产业增长19.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0.9%,高端装备产业增长10.3%。
“上海把人工智能作为先导产业重点发展,针对算力、场景、数据、人才等出台具体举措,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 严奕骏
信息服务业的强劲表现
信息服务业成为上海服务业增长的引擎。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5277.43亿元,同比增长15.5%。马海倩认为,上海的信息服务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成长周期。
例如,深耕工业软件领域的黑湖科技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制造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目前已覆盖亚太区域超3.2万家客户。黑湖科技也是长宁区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集群的一员。
“上海的信息服务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成长周期。” — 马海倩
优化营商环境与市场活力
上海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先手棋,连续八年“新春第一会”聚焦于此。今年5月,上海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直击企业痛点。
上市创新药企艾力斯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受益者之一。自2020年以来,艾力斯获得了各级政府的科创资金专项支持,其核心产品迅速进入市场,取得显著成效。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前三个季度,上海新设民营企业25万家,9月新设3.1万家,同比增长22%。”
随着今年四季度的冲刺和“十四五”规划的收官在即,上海将继续锻长板、补短板,为未来五年发展奠定基础。上海的成功经验或将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推动全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