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10 月, 2025

TikTok網紅推崇抗憂鬱藥潮流:背後的真相與風險

featured-lonnews-com

曾幾何時,抗憂鬱藥物是人們避諱莫深的處方藥,但如今在千禧世代與Z世代網紅的巧手包裝下,這些藥丸竟然成為象徵「開明」與「賦權」的時尚生活配件。《華爾街日報》18日的調查報導指出,從#lexaprobaddies到#livelaughlexapro,這些潮感十足的標籤吸引了數以百萬計的年輕女性,將服用SSRI藥物視為一種自我關懷的酷炫行為。

在這股由演算法與商業利益共同推動的數位浪潮下,無數年輕追隨者被網紅們光鮮亮麗的「服藥日記」所吸引。然而,許多人在透過遠距醫療取得藥物後,迎來的並非解放,而是情緒麻木、性慾喪失、體重增加,以及停藥時地獄般的戒斷症狀。

網紅效應與藥物潮流

德州家庭主婦柯琳·拜爾利的故事可說是這起現象的縮影。在被孤獨、焦慮與自我懷疑所淹沒的日子裡,柯琳偶然在Podcast聽到一位前MTV明星盛讚抗憂鬱藥物「樂賽普」。她在TikTok上搜尋這個藥名,發現許多年輕女性樂於分享這種藥物如何「改變了她們的人生」。

柯琳心動了,透過遠距醫療公司「Hers」取得藥物,並在TikTok上記錄下她的用藥過程。然而,現實卻悄悄變質。34歲的柯琳開始感到情緒麻木、腦霧,並完全失去性慾。她開始變胖,這也讓她羞於啟齒。遠距醫療公司僅輕描淡寫地表示:「任何副作用通常都很輕微,而且很快會消退。」

數據與專家觀點

柯琳的故事並非個案。根據《華爾街日報》對2023年美國聯邦數據的分析,新冠疫情期間,抗憂鬱藥物的使用量顯著成長,尤其是在20多歲至30歲出頭的年輕女性中。密西根大學的研究顯示,18至25歲女性的抗憂鬱藥物處方調劑率遠高於男性,並在2020年後呈現穩定攀升。

「大多數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感覺變好,僅僅是因為他們『正在服用一顆藥』的心理作用。」——前FDA官員馬克·斯通

數據分析公司Exolyt的資料顯示,自2022年到2025年,TikTok上與抗憂鬱藥物相關的熱門標籤,其影片觀看次數、按讚、分享與評論數均急劇上升。其中,#antidepressants的總觀看次數已突破13億。

遠距醫療的推手角色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這股用藥熱潮背後,遠距醫療公司扮演了關鍵的推手角色。以Hims & Hers Health為例,該公司自2021年以來已在數位行銷上投入超過5.21億美元。這些公司打出「在沙發上就能拿到憂鬱症藥物」的廣告,並支付網紅發布合作貼文,傳達「為憂鬱和焦慮服藥並不可恥」的訊息。

諷刺的是,一些接受贊助的網紅,其真實經歷與她們在鏡頭前展示的形象大相徑庭。網紅娜迪亞·岡本就是一個例子,她在為Hers發布合作影片的同時,私下尋求醫師協助,試圖減少佐洛夫特的劑量。

結論與未來展望

當藥物的蜜月期結束,副作用的痛苦浮現,停藥便成為許多人必須面對的下一個挑戰。32歲的艾瑞拉·夏芙曾告訴粉絲,沒有佐洛夫特,她只能「默默掙扎」。但如今,她向追隨者傳達了完全不同的訊息:那些曾救了她一命的藥丸,也「幾乎毀了我」。

這些故事給了許多人尋求幫助的勇氣,但也共同構成了過於樂觀的單一敘事,掩蓋了硬幣的另一面。未來,如何在推廣心理健康的同時,平衡藥物的利弊,將成為社會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推荐阅读  《加里波利》预告发布:重温一战中东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