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0 月, 2025

專家質疑經濟部電力預測:低估需求恐致供電危機

featured-lonnews-com

經濟部在九月底公布了一份電力預測報告,但多位專家認為官方低估了用電成長,這份不靠譜的預測可能導致災難性的供電規劃。

根據經濟部日前公布的《11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估未來十年(114至123年)的全國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為1.7%。這一數字高於過去十年的年均成長率1.23%,與鄰近日、韓的用電需求評估相近。然而,專家指出,這一預測明顯偏低。

經濟部的預測依據

經濟部的預測主要基於兩個理由。首先,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高達6.75%,但同期用電卻負成長1.1%。這是首次出現經濟成長與用電量「脫鉤」的現象,官方認為這是政府推動的「深度節能計劃」發揮了效果,因此將成長率從2.8%下修至1.7%。

其次,經濟部認為各種公民營企業的「節能措施」能壓低電力需求成長。這些措施包括推動產業導入ESCO、節能家電補助以及各種「節能治理」。然而,專家指出,這種預測過於樂觀。

專家質疑與未來挑戰

專家認為,今年上半年用電量減少主要是因鋼鐵、水泥、塑化等傳統產業受關稅戰影響產能減少。但這不會是長期現象,待關稅戰塵埃落定,產能恢復後,用電需求將回升。

此外,未來AI需求與半導體擴產將持續甚至加速。AI的普及率與滲透率只會越來越高,AI的耗電量已有公論。例如,訓練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電力可供130個美國家庭一年用電量。

「AI與資料中心正吸乾全球電力」

半導體方面,越尖端製程越耗電。台積電用電量從2020年的全台6%增至去年的9%,預估2030年將提高到23.7%。

政策影響與未來展望

台灣的民生用電與商業用電也將隨著經濟成長而增加。此外,電動車的數目與比例必然增加,2024年底電動車登記數將達到近10萬輛。

因此,經濟部將去年預測的2.8%年均成長率降至1.7%的理由並不充分。用電需求的一部分是「正常成長」,另一部分是「高速成長」,這與官方預測的「溫和成長」不符。

供電規劃的風險

由於用電需求預測不準確,供電規劃也難以務實。低估需求可能導致供給不足,此外,對綠電增加的過於樂觀、對天然氣發電及相關接收站進程的脫離現實,將使未來供電情況更不穩定。

經濟部的這份報告可能源於民進黨的非核能源政策,台灣為此支付的代價越來越高,政府需重新審視並調整其能源政策。

推荐阅读  极氪股东批准合并案,吉利汽车控股扩展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