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0 月, 2025

花蓮堰塞湖災難:責任追究與重建挑戰

unnamed-file-365

花蓮縣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造成許多民眾流離失所,甚至有災民不幸罹難。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表示,腐敗失職的官僚應受法律制裁,災區需要一位能負全責的主事者,強調「亡靈一定會沉冤得雪」。

傅崐萁於今日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時指出,9月23日發生的馬太鞍堰塞湖溢流災情,24日行政院長卓榮泰抵達花蓮便表示要究責,對於第一時間僅關注責任追究的做法,他表達了不滿。

災情與責任追究

傅崐萁強調,目前已發現第19具罹難者遺體,花蓮災情已造成19人罹難、5人失蹤,最終可能超過20人罹難。他呼籲所有腐敗、失職的官僚應受到法律制裁。

「這些亡靈一定會沉冤得雪,所有這些腐敗的、失職的官僚,都應該受到相關法律的制裁。」

傅崐萁指出,相關官員是否輕忽職守、怠惰導致人命傷亡,調查將會清楚,責任會明確。他認為,證據明確,無需比拼網軍或洗腦能力。

災後重建的挑戰

傅崐萁認為,救災進入一個階段後,應推動災後重建。他建議總統賴清德下令,由卓榮泰擔任災後重建管理委員會召集人。然而,目前中央僅派政務委員季連成擔任召集人,傅崐萁認為,雖然季連成是個認真負責的協調官,但災區需要一位能負全責的主事者。

背景與歷史對比

馬太鞍堰塞湖的溢流災情並非台灣首次面臨的自然災害。過去,台灣曾經歷多次颱風與地震,造成嚴重人命與財產損失。這次災難再次敲響警鐘,提醒政府與社會各界需加強防災、減災能力。

回顧2018年花蓮地震,當時的救災與重建工作也面臨諸多挑戰。傅崐萁此次的呼籲,反映了地方政府對中央調度與責任分配的不滿,也顯示出災區民眾對於有效重建的迫切需求。

未來展望與影響

隨著災後重建工作的推進,如何有效協調中央與地方資源,並確保重建過程的透明與負責,將成為未來的關鍵。傅崐萁的言論揭示了災區對於領導力與責任感的期待。

未來,政府在處理類似災害時,或需考慮建立更完善的責任機制,以確保災後重建的效率與公正性。這不僅是對罹難者的告慰,也是對未來災害應對能力的提升。

推荐阅读  台灣國防預算創新高 軍工股市反應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