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0 月, 2025

苗栗隨機砍人案再起:邱姓男子精神鑑定揭示人格特質

unnamed-file-143

記者陳佳鈴/苗栗報導 苗栗一名40歲邱姓男子於昨日下午持刀隨機砍殺3名路人,震驚社會。此案讓人回想起10年前,邱男因吸毒在超商持剪刀刺傷購物民眾及警察,造成四人受傷的事件。邱男服刑多年後出獄,卻再度犯案,引發外界對其刑責的討論。

根據當年法庭紀錄,法官曾對邱男進行精神鑑定,報告指出邱男「易做出不嚴謹、錯誤或無效的衝動行為」。此特質在他過去的辯護中被用來主張其吸毒影響心智判斷。隨著最新案件的發生,社會對於如何判決邱男再次感到關注。

過去案件的影響

2015年,邱男因在超商刺殺四人而被判刑入獄。今年出獄後,他在一家人力仲介公司工作,卻再度犯下隨機殺人案。此事件引發社會輿論,許多人呼籲對其判以死刑或終身監禁,以防止再犯。然而,從過去的判決中可以看出,事情可能不如想像中簡單。

在上一案件中,法官的精神鑑定報告指出:「個案目前整體智能表現在中等程度,語文能力表現優於操作能力表現,圖畫補充表現較弱。」這些評估結果顯示邱男在壓力下易於採取衝動行為。

法律與精神健康的交集

法官在判決書中指出,邱男曾因卡債及金錢問題遷怒他人,並在與他人發生衝突時採取極端行為。當時邱男否認有殺人意圖,並聲稱自己在案發前曾長期施用毒品,可能影響心智控制。

「案發前2日曾有施用甲基安非他命,被告不具備完全之責任能力云云,並非可採。」

然而,法庭未能接受此辯護,指出無證據顯示邱男在案發時因幻覺或妄想而犯罪。這次事件是否會重蹈覆轍,仍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未來的法律挑戰

此次苗栗隨機殺人案讓人不禁思考,法律如何在保護社會安全與保障被告權益之間取得平衡。專家指出,精神健康問題在刑事案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判斷被告的精神狀態對於量刑至關重要。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李明指出:「在處理涉及精神健康的刑事案件時,法官需謹慎考量專業鑑定報告,並在保護社會安全的同時,確保被告的權利不被忽視。」

隨著案件進一步審理,社會將密切關注法庭如何處理邱男的精神健康問題,以及這將如何影響最終判決。

此案的審理結果將不僅影響邱男的命運,也可能成為未來類似案件的參考範例,對於法律與精神健康的交集提出新的挑戰與思考。

推荐阅读  抗皱护肤品评测:十大品牌解析与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