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0 月, 2025

深山铸剑:火箭军工匠崔道虎的三十年坚守

unnamed-file-1390

在中国的青山深处,鲜有人烟的地方,一群被称为“逆行者”的人们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钻入深山,俯首于岩层之下,托举起大国的长剑。崔道虎,火箭军某旅的工程安装技师,一级军士长,便是这群逆行者中的一员。

1995年,崔道虎初中毕业,怀揣梦想步入军营。从此,他与大山为伍,与岩石为伴,矢志不渝地投身于国防工程建设。他在30年的军旅生涯中,历经8个工种、12个岗位,参与了30余项国防工程施工任务,取得了数十项革新发明科研成果,被火箭军评为首批“工匠型”军士。

从军之路:从新兵到“工匠型”军士

崔道虎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从小便向往军营。18岁时,他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导弹工程兵。在新兵连,艰苦的条件和严格的训练让他迅速成长。“当兵是自己选的路,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怀着这样的信念,他在新训结束时被评为“新训标兵”。

新兵连的经历成为崔道虎始终坚守的行事准则,给予他不断前行的动力。入伍第三年,他凭借过硬的素质和突出表现,成为同年兵里的第一个正式党员。此后,他带领班组从电气专业转岗机装专业,并成功探索出新的设备安装工艺。

创新驱动:从“不可能”中寻找可能

导弹工程部队的施工如同打仗,阵地就是战场。崔道虎在施工一线扎根30年,精通风、水、电、机、焊等各项专业。他提出将误差标准降低数毫米施工,并在多个工地进行实践,最终将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实现了安装调试精度的新突破。

崔道虎对导弹工程兵的苦和难深有体会。“有些工作,一天下来手臂酸疼,吃饭连筷子都拿不起来。”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他发明了“多功能自动除锈机”,这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崔班长的发明不悬空,都是和我们的工作密不可分的,很实用。”火箭军某旅孙正涛说。

这些年来,崔道虎先后革新发明30余项科研成果,改进创新5项工艺工法,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带兵育人:用真诚引领未来

崔道虎深知,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攻下山头。作为官兵心目中的“多面手”“发明家”,他事事冲在前、干在前,以实际行动引领感召年轻战士。

“带徒弟要传真经、教实招,不能怕被超越,留一手。”崔道虎为每位徒弟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带着他们在工程上磨、在事上练。

在崔道虎的悉心帮带下,8人晋升高级军士,100多人成长为专业技术骨干。他用真诚的心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年轻战士,成为施工一线创新的实践者、生力军。

不忘初心:为国防事业奉献一生

30年军旅生涯里,崔道虎转战一个个国防工地,施工任务压茬推进。他和战友们甘守清贫寂寞,干惊天动地事、当隐姓埋名人,把足迹留在一个个无名坐标。

“每次都是阵地建好了,我们离开了,导弹才来。”崔道虎坦言,虽有遗憾,但谈及当兵30年的感受,他只说了一个字:“值!”

“能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投身强军事业,为导弹筑巢,建设过硬阵地,是莫大的荣光!”崔道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推荐阅读  南韓實習醫生結束罷工 返回崗位恢復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