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怪物》爭議四起:參賽者揭內幕指控不公

法籍YouTuber「酷」豪砸500萬元打造的大型競賽節目《中文怪物》,自開播以來話題不斷。今(28)日午夜釋出的第3集,在不到24小時內就突破百萬點閱,顯示出節目的高人氣。然而,來自越南的參賽者鄧瑞陽卻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指控節目組為追求流量而移花接木、拼湊剪輯,甚至犧牲素人參賽者,令他感到失望與不公。
《中文怪物》的第二道關卡「中文理解」中,「一個半小時是三個半小時」的題目引發爭議。鄧瑞陽指出,錄製時他是第一個搶答並成功答對的參賽者,順利晉級;然而在節目播出時,卻呈現其他兩個隊伍接連答錯,最後由安娜隊的愛子答對過關。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看到,這段畫面剪輯分段場上的人數時多時少,我也是一下在晉級台上,一下又在台下。」
節目製作與公平性爭議
鄧瑞陽表示,儘管他感謝酷團隊為節目投入心血,也理解鏡頭和資源多數傾向網紅參賽者,以追求收視率、流量和戲劇效果,但他坦言這種程度已悖離事實,甚至將原先屬於素人參賽者的高光時刻轉移給網紅參賽者。
鄧瑞陽呼籲:「希望團隊在追求效果的同時,也能更尊重參賽者在場上努力的真實表現。」他的貼文一出,再次掀起熱烈討論。
製作團隊的回應與觀眾反應
對於鄧瑞陽的指控,《中文怪物》製作團隊尚未作出正式回應。然而,觀眾對此事的反應不一。一部分觀眾表示理解節目製作的難度,認為適度的剪輯是節目效果的一部分;但也有觀眾支持鄧瑞陽的立場,認為節目應更加透明,確保對所有參賽者的公平對待。
據悉,這並非首次有參賽者對節目的剪輯方式表示不滿。類似的爭議在其他真人秀節目中也時有發生,這引發了對節目製作倫理的更廣泛討論。
真人秀節目的未來走向
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對真人秀節目製作倫理的關注。專家指出,隨著觀眾對節目真實性的要求日益提高,製作團隊需要在娛樂效果和真實性之間找到平衡。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節目選擇更透明的製作方式,以贏得觀眾的信任。
《中文怪物》的爭議是否會對節目的未來產生影響,目前尚不明朗。然而,這場風波無疑為真人秀節目的製作和觀眾期待之間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考。
隨著事件的發展,我們將持續關注並報導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