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國中災後復原:水電師傅冒險搶修,志工緊急支援

記者柯美儀/花蓮報導 花蓮光復國中近日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重創,校園內淤泥厚達約1米,復原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民進黨立委吳沛憶表示,水電師傅團隊已進駐校園,進行加壓馬達的搶修及設備確認,並集中切割危險廢棄物,以消除安全隱患。
此外,一粒麥子基金會的據點因瓦斯未關且大門受阻,迫使水電師傅冒險鑽進圍欄進行搶修。吳沛憶在 Threads 上分享了救災現場的畫面,指出水電師傅團隊正在光復國中確認損壞設備、搶修加壓馬達,並將損壞的家電、木材及鐵棚等危險廢棄物集中切成碎塊,避免安全疑慮。
志工支援需求迫切
吳沛憶呼籲,需要更多志工協助搬運廢棄物。由於目前駐守光復國中的國軍主要使用重機械在學校內開路,淤泥厚度達到1米,復原工作預計仍需超過一週時間。她表示,與水電師傅聯繫後,請求附近的志工能前往幫忙,主要協助搬運廢棄物,破壞切割任務則由師傅執行。
她提醒,志工赴現場前須評估自身狀況,並自備手套、口罩等防護裝備。由於淤泥內可能含碎石、玻璃等危險物,且日曬後已有異味,前往協助者務必注意安全。
災後復原挑戰重重
據教育部資料顯示,花蓮縣立光復國中災損金額高達6000萬元。嚴重淹水導致廚具設備、配管接線、設施、校車、足球場及田徑場等均遭重創。校長黃建榮表示,學校目前有42名教職員及168名學生,其中6位老師為光復鄉本地人,其餘多來自外地。
學校已動用重機具進行清淤,國軍也到場支援,目標是在連假結束後的9月30日恢復正常上班、上課。黃建榮指出,復原工作不僅需要物質上的支持,更需要人力的投入,尤其是志工的幫助至關重要。
未來展望與社區支持
這次災害的復原工作不僅是對學校的考驗,也是對整個社區的挑戰。光復國中作為當地重要的教育機構,其恢復運作對於社區的正常生活至關重要。當地居民及社區組織也在積極提供支持,協助學校早日恢復正常。
這場災害提醒我們,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未來,如何加強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並提升社區的應急反應能力,將是相關部門需要重點考量的課題。
隨著復原工作的推進,光復國中將逐步恢復往日的生機。然而,這次災害的影響將長久留存在所有參與者的記憶中,成為未來防災工作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