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0 月, 2025

花蓮賑災捐款破2億 引發善款安全性質疑

featured-lonnews-com

9月23日下午,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潰堤,導致花蓮縣光復鄉遭洪水淹沒,造成至少1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至今仍有居民失聯。在行政院的指示下,衛福部所轄的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於9月25日正式啟動「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募款」,預募金額為新台幣5億元。然而,網路上對於善款使用的安全性產生質疑,部分網友擔心善款最終會交由花蓮縣政府管理。

台灣人一向以熱心公益著稱,災後不久,光復鄉湧入眾多志工協助清理家園,令人感動。賑災基金會開放了多種捐款管道,包括匯款、外匯、超商及LINE Pay,募款活動將持續一個月。截至9月26日下午4時,基金會已收到7萬3733筆捐款,總額超過2億1090萬元。

善款使用引發爭議

然而,善款的使用方式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花蓮縣長徐榛蔚於9月24日傍晚在臉書宣布設立「重大災害民間賑災捐款專戶」,但此舉引發部分網友質疑善款交由縣府管理的安全性。隨後,徐榛蔚已將相關貼文刪除。

在社群平台上,有網友表示:「不捐款給花蓮縣政府,以為捐給衛福部會比較好,但最後衛福部還是會給花蓮縣政府。」這些言論進一步加劇了網友對善款使用的擔憂。

基金會的回應與透明度

針對這些質疑,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布調查報告,指出賑災基金會的善款將專款專用於馬太鞍堰塞湖災害的援助、緊急醫療及復原重建項目。基金會強調,善款的支出必須符合募款原則,並由地方政府公務人員執行造冊、檢附證據來申請,再由基金會審核確認單據是否符合所需,必須能核銷才會撥款。

「善款支出必須符合募款原則,用於災害救助、緊急醫療和復原重建。」

基金會表示,若災難範圍大且急迫,可能會預撥資金,但仍需符合使用原則並能核銷。善款除了用於地方政府,也會依需求直接補助地方民間團體。基金會作為財團法人,所有款項支配都必須在財報中公開,供外界檢驗。

未來的挑戰與機會

此次災害募款事件揭示了在大規模災害中,善款管理透明度的重要性。如何在危機中迅速有效地分配資源,同時維持公信力,成為基金會和地方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

未來,基金會或許需要進一步加強與社會大眾的溝通,確保善款的使用方式透明且符合公眾期望。這不僅是對捐款者的責任,也是對受災民眾的承諾。

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利用善款,協助受災地區和民眾度過難關,將是各方持續關注的焦點。

推荐阅读  台灣人湧入沖繩:旅遊熱點還是「沒出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