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秀引发生态争议:专家质疑高原冰川影响

2025年9月19日,在西藏自治区江孜县热龙乡,由户外品牌“始祖鸟”赞助的艺术家蔡国强举办的烟花秀项目《升龙》引发了广泛争议。9月22日,中国探险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维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对这一争议的看法。
李维东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兔形目专家组”的国际专家,长期研究鼠兔类动物,尤其是在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他指出,尽管活动方声称使用了可降解材料的烟花,并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物种避开燃放区,但这些措施在高海拔地区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烟花材料与高原生态的矛盾
李维东强调,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低海拔地区确实可以降解,因为它需要特定条件。然而,在青藏高原这种特别敏感的区域,这种材料能否降解仍是个疑问。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国主要河流的源头之一,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使得任何人为干预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
“这次活动中烟花燃爆会增加空气中的颗粒物,它们随空气上升,再沉降到更大面积的冰川上,形成吸热点,从而加速冰川融化。”——李维东
李维东的担忧源自他在新疆保护天山冰川和伊犁鼠兔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他见证了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影响导致的冰川退缩和生态环境变化。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曾下令关闭天山一号冰川附近的所有厂矿企业,以保护乌鲁木齐河的源头。
鼠兔与盐砖:无效的引导措施
关于活动方用盐砖引导鼠兔避开的说法,李维东表示,鼠兔从不喝水,主要靠吃青草上沾的雪来补水,体内盐分很浓,因此并不需要盐。盐砖对鼠兔没有作用,鼠兔也不可能大面积迁移。
“任何商业行为都应该以环保为主,而不是为了个人或者商业目的去做一些夸张的艺术,触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李维东
李维东呼吁建立跨学科评估机制,将生态影响纳入商业决策的核心考量,推动行业从“征服自然”向“守护自然”转型。
未来的环保行动与行业反思
9月21日,蔡国强工作室和始祖鸟分别发表声明致歉,并表示将依据评估结果展开补救行动。同日,中国探险协会就《升龙》事件发出倡议,呼吁在生态敏感区开展活动应秉持审慎再审慎的原则。
倡议书建议项目方尽快开展全面深入的环境影响评估,并公开评估结果;针对已造成的影响,进一步优化环保措施、强化长期生态监测,与有公信力的科研力量合作制定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案。同时,加强与生态保护、文旅部门的深度交流,尊重传统文化,通过切实行动回馈社会,建立可持续的文化信任。
此次事件不仅引发了对高原生态保护的关注,也促使人们反思在追求商业和艺术表现时应如何平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未来,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展文化活动,将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