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9 月, 2025

青海发现秦代刻石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unnamed-file-6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北岸发现了一处秦代刻石,命名为“尕日塘秦刻石”。这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2200多年前,五大夫率方士组成的队伍来此寻药昆仑,留下刻石;时至今日,这块刻石诉说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故事。

秦代印记跨越两千年

2020年7月5日,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侯光良在扎陵湖北岸的山坡上发现了一块刻有篆书文字的大石。这是“尕日塘秦刻石”首次被专家发现。2025年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论述了该刻石的历史背景,引发广泛关注。

仝涛认为,石刻内容及其所在地理位置,记录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遣使向昆仑山寻觅仙药的历史事实,补全了文献记载的缺失。根据考证,刻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文字风格属秦篆。

科技助力解码刻石真相

为了确定刻石内容及其真实性,国家文物局调集了石质文物保护、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专家们能够在不接触文物的情况下采集刻石的详细文字信息。

分析结果显示,刻石文字的凿刻痕迹符合秦代特征,且矿物和金属元素分析排除了现代仿刻的可能性。这一发现不仅为秦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也为古代石刻鉴定树立了新的标杆。

昆仑文化的千古传承

“尕日塘秦刻石”中的“采药昆仑”让“昆仑”这一名字再度引发讨论。昆仑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文化象征。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指出,扎陵湖区域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是人类活动的区域,刻石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昆仑文化在中国神话和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夸父追日”到“西王母与不死之药”,昆仑一直是古人向往的圣地。学者赵宗福认为,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追寻理想和精神寄托的一部分,应进一步发掘其现实价值。

保护与未来研究

鉴于“尕日塘秦刻石”的重要价值,国家文物局已将其核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视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管理。青海省文物局局长董富海表示,自6月9日起,已安排人员24小时现场值守,以确保刻石的安全。

未来,国家文物局计划围绕“尕日塘秦刻石”开展多维度研究,进一步阐释秦汉时期的疆域治理与青藏高原的历史开发过程。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秦代历史的研究,也为理解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提供了新的视角。

推荐阅读  探索云南:从课本到实地的地理奇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