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9 月, 2025

青海矿企非法填埋危废引发环保调查,生态风险引关注

unnamed-file-884

据“海西发布”消息,2025年9月19日,一段名为《无视中央环保督察 青海一“矿霸”非法填埋万吨危废》的视频和文稿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海西州委、州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由海西州和大柴旦行委组成的调查组,前往现场展开核查工作,并调集化工专业人员进行环境检测。后续将根据核查和检测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记者近日在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调查发现,青海柴达木兴华锂盐有限公司被举报非法掩埋大量工业危险废物。上级部门曾责令其在中央环保督察前“未督先改”,但该企业却突击将大量已偷埋的危废挖出并易地填埋,涉及数量上万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二次伤害。

环境脆弱的柴达木盆地面临挑战

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兴华公司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环境担忧。环境专家指出,该公司危废填埋点距离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重要生态屏障——大柴旦湖直线仅数公里。大量非法填埋的危废极易扩大地下水污染,并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湖体,可能引发大柴旦湖生态恶化。

“非法填埋的危废不仅对地下水构成直接威胁,还可能通过地下水流动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环境专家李明

中央环保督察与地方响应

此次事件的曝光正值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显示出地方在环境治理上的薄弱环节。中央环保督察制度自2015年实施以来,已成为推动地方政府落实环保责任的重要手段。然而,兴华公司的行为表明,一些企业仍试图通过规避监管来逃避责任。

海西州政府表示,将根据调查结果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并加强对区域内其他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与此同时,环保部门也计划加大对柴达木盆地的环境监测,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历史教训与未来展望

柴达木盆地曾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经历过多次环境危机。历史上,过度开采和不当处理矿业废物的问题曾导致多次生态灾难。此次事件再次提醒人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确保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采取更为严格的环保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脆弱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经济增长,更是绿色发展。”——地方环保官员张华

海西州的调查组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公布调查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此次事件的处理结果将成为检验地方政府环保决心的重要指标。

推荐阅读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挑战与机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