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力洛阳牡丹全年绽放,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近日,2025年“林草科普河南行”暨全省林草科普月活动在河南科技大学启动,标志着牡丹全产业链发展的新阶段。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小改在活动中分享了有关牡丹产业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让洛阳牡丹“走出”春天,实现一年四季皆可赏花。
牡丹的历史与品种
牡丹作为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品种资源。根据侯小改教授的介绍,中国牡丹主要分为中原、西北、江南和西南四个观赏品种群。其中,中原牡丹品种群起源最早,栽培历史最悠久,品种资源最丰富,影响力最大。
洛阳和山东菏泽是中原牡丹的栽培中心,花色类型多样,包括白色、粉色、红色、紫色、黑色、蓝色、黄色、绿色及复色。尽管目前尚无纯黑色和纯蓝色的牡丹,但这些颜色的变种已被归类为黑色和蓝色。
反季节技术的突破
传统上,牡丹的自然花期较短,仅为二十日左右,这限制了人们一年四季观赏牡丹的愿望。为此,反季节盆花生产技术应运而生。侯小改教授指出,通过花期调控及反季节盆花技术,人们可以在春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观赏到牡丹。
反季节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促成栽培技术较为成熟,能够提前开放,而抑制栽培则需在冷藏环节中保持品质,技术要求较高。通过这些技术,牡丹可以在5月至12月间持续开花。
市场需求与产业链发展
牡丹不仅是观赏花卉,其鲜切花在市场上也备受欢迎。侯小改教授表示,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和云南昆明是牡丹切花的核心产区,主导着全球市场。随着消费场景的多元化,牡丹切花的需求从传统节日逐渐扩展到日常消费,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消费者对无农药残留、可追溯等绿色切花的需求逐年提升,这也推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如冷库、温室、保鲜剂和包装材料等。
牡丹籽油的健康价值
牡丹籽油作为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因其高达92%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而备受关注。侯小改教授指出,牡丹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超过42%,被誉为“植物脑黄金”,有助于健脑益智,降低血脂、血压和胆固醇。
“创制高产优质的油用牡丹品种,研发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对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药用牡丹的潜力
药用牡丹主要利用其根皮部位,称为牡丹皮,是40种大宗中药材之一。目前,湖南、安徽等地是牡丹皮的主产区。侯小改教授强调,药用牡丹资源仍有很大挖掘空间,未来需通过挖掘高产高质的药用牡丹品种,研发高质栽培技术,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牡丹这一传统花卉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全产业链的创新与发展,牡丹不仅在观赏价值上得以提升,更在食用油、药用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