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小城的“赣超”传奇:足球如何改变城市命运

当鹰潭队以3:0战胜景德镇队的终场哨声响起时,涌入鹰潭市体育场的20066名观众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尽管在“赣超”北区的比赛中,鹰潭队以一平六负的成绩早已确定出局,但对于这座仅有115万人口的小城而言,这场比赛的意义远超胜负。
鹰潭队的成立不仅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也重新燃起了这座城市的热情。60岁的老杨自称是“初代”球迷,自1982年中国队冲击世界杯以来,他已关注足球超过40年。“鹰潭足球一直不怎么发达,以前想看球至少得去南昌,真想不到,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精彩的比赛了。”老杨虽然对鹰潭队的成绩并不满意,但他场场不落,支持的并非胜负,而是球员们的集体荣誉感和拼搏精神。
足球的力量:凝聚城市
随着赛事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了球迷的行列。老杨感慨道:“我见到很多老朋友,因为这个比赛又聚在一起了。”据统计,鹰潭主场四场比赛累计吸引了近8万观众,场均约2万人,上座率超过98%。比赛结束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身穿红色上衣的人们,鹰潭队的球员也成为了城市明星。
市民们不仅走出家门相互联系,甚至一同去客场助威,城市的凝聚力在这场足球热潮中得到了具体体现。比赛散场后,许多市民排队等待鹰潭队球员的签名。
从全国汇聚:球队的组建
鹰潭队的不少球员和工作人员是在得知“赣超”即将举办的消息后,从全国各地汇聚回了家乡。据鹰潭市足协党支部书记姜伟介绍,筹备成立球队首先需要攻克的问题是找到高水平的教练和球员。为此,他们动员了多方力量。
这些努力很快得到了回应,省运会时的青年足球队员们,有不少已经成为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在老教练的召唤下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参赛。拥有丰富职业球队工作经验的教练王维佳,年轻时曾在鹰潭生活过,在得知鹰潭队成绩不佳后,他果断从深圳返回江西,成为“赣超”联赛里唯一一位亚足联/中国足协A级教练。
“根本没有过多考虑,就是因为感情因素就决定来了。”——王维佳
城市的改变:超越比赛的意义
“城市虽小,格局很大”,“友谊第一,比赛第十二”这样的理念贯穿了鹰潭赛区办赛的全过程。鹰潭的主场,最好的一片看台留给了客队球迷,所有工作车辆赛后延迟15分钟离场,将便利让给观赛群众。每场比赛结束,《朋友》的旋律在体育场响起时,主客队球迷和谐共处的画面成了鹰潭赛区的一道风景。
赛事期间,鹰潭在全省首先推出惠民政策,可凭任意“赣超”球票免费游龙虎山,同时联动“苏超”,对江苏镇江、常州等友好城市球迷提供畅游卡等便利服务。据统计,全市核心景区赛事期间客流量同比上涨15%。
“游客乘竹筏游览龙虎山风光”——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未来展望:足球种子的萌芽
随着主队征程的结束,或许不久之后,这座小城里的足球激情也会像赣北热烈的夏日一样暂时退去。但这颗因“赣超”种下的足球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在了鹰潭人心里。未来,鹰潭的足球梦仍将继续,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记者: 焦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