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航空发展史:从烽火起航到产业腾飞的壮丽征程

自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习称“东北老航校”)在战火中成立以来,吉林的航空发展史一直铭刻着中国蓝天事业的奋进轨迹。从“初心铸翼”到“筑梦长空”,吉林在航空领域的崛起历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初心铸翼:战火中淬炼航空初心
1946年3月1日,东北老航校在通化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所航空学校,标志着新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然而,学校初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物资匮乏、以及频繁的轰炸和骚扰。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东北老航校的师生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冒着风雪与炮火,走遍东北30多个城镇、50多个机场,收集航材,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1946年7月,学员成功完成单飞,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薪火燎原:航空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东北老航校的精神在79年后依然激励着一代代航空人。坐落于长春的空军航空大学继承了这一精神,成为空军飞行员的摇篮。学校不断培养出众多军事航空人才,其中包括“八一勋章”获得者景海鹏、张超等杰出人物。
吉林省也积极推动军地协同育人,通过空军航空大学航空馆等场馆开展空天教育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对航空事业的热情。这种精神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也在吉林的振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筑梦长空:航空产业的实力跃迁
自2011年起,吉林通过多次举办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推动了航空文化的普及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吉林已构建起完整的航空产业链,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成为我国首个以省份命名的商用遥感卫星星座,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监测等领域。
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吉林也展现出强劲的动能。通视光电和翼启飞科技等企业在森林防火、城市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政策的支持和展会的推动进一步加速了吉林航空产业的发展。
《长春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的出台,为吉林航空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吉林航空发展史不仅是中国蓝天事业从“破冰起航”到“展翅领跑”的缩影,更是对历史初心的坚守、对产业创新的执着以及对航空强国使命的担当。吉林正以新的姿态,在新时代的长空下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