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9 月, 2025

中國駐丹麥大使驅逐台灣代表引發外交風波

unnamed-file-686

丹麥媒體14日報導,中國駐丹麥大使王雪峰在2月間參加日本駐丹麥大使舉辦的天皇慶生會上,對台灣代表夫婦表現出極為無禮的驅趕行為。此舉不僅震驚在場的各國外交官,還可能對丹中關係產生影響。

據丹麥《百林日報》報導,事件發生在2月26日的日本天皇生日慶祝會上。王雪峰對日方邀請台灣代表的行為表示不滿,並試圖要求日方驅逐台灣代表。這一行為讓在場的丹麥外交界人士感到震驚。

事件背景與經過

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天的慶祝活動在日本大使官邸舉行,儀式開始前,與會者被告知不得拍照。然而,當台灣代表夫人發現有人違規攝影後,才意識到是王雪峰在拍攝。王雪峰隨後向日方工作人員抗議,要求驅逐台灣代表,但未獲同意。

王雪峰的行為不僅僅是對台灣代表的不滿,還在臨走前用手指著台灣代表,顯示出警告意味。台灣駐丹麥代表鄭榮俊表示,這種外交場合上的打壓並非首次,但此次的無禮程度幾乎前所未見。

外交影響與專家分析

哥本哈根大學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佛斯比(Andreas B. Forsby)指出,這類外交行為可能增加兩國間的衝突風險。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因烏俄戰爭對中國的態度本來就較為強硬,這次事件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兩國緊張關係。

“這樣的外交使節可能會使得兩國衝突的可能性提高。” — 佛斯比

報導指出,王雪峰自2024年上任以來,似乎試圖以“戰狼”外交的方式來表達其立場,並讓北京高層注意到他的表現。他對丹麥媒體的批評和指點,尤其是對《百林日報》和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DIIS)的報導提出的批評,也引發了廣泛關注。

歷史平行與未來展望

中國在第三國外交場合上打壓台灣的案例並非首次。例如,2011年在菲律賓,因稱台灣代表為“大使”而引發中方代表憤然離席;2019年在捷克,中國施壓迫使台灣代表離席;以及2020年中國使館人員在斐濟國慶酒會上的干擾事件。

這些事件顯示,中國在涉及台灣問題時,往往會採取強硬立場。未來,丹麥與中國之間的外交互動可能會更加複雜。丹麥政府可能會重新評估其對華政策,而中國駐外使節的行為也將受到更嚴格的審視。

總之,此次事件不僅是一次外交禮儀的失誤,更是中丹關係中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隨著全球政治格局的變化,如何處理類似事件將成為各國外交政策的一大挑戰。

推荐阅读  北約加強東翼防禦應對俄羅斯無人機入侵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