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9 月, 2025

上海创智学院周年: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型创业者

unnamed-file-651

上海创智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丁晓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兼具科学家和创业者气质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型创业者。这些人才将成为在国际舞台上与同行竞争的领军人物。

上海创智学院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合作的重大创新项目,旨在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新体系。学院选址于徐汇西岸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去年9月正式成立,专门招收博士生,并与国内31所高校合作,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学院采用训练营的方式选拔人才,较少关注传统的绩点等指标,改变了国内大学博士生招生依赖考试和面试的方式。

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截至目前,上海创智学院已举办五次招生营,吸引了超过3300人报名,最终遴选出800余名学生。这些学生在毕业时将获得上海创智学院的证书,以及其学籍所在高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丁晓东强调,上海创智学院为学生提供的首要资源是一个自由探索的平台,形成“从不可能到可能,从可能到价值,从价值到普惠”的价值取向。学院以导师组培养制为主,学生拥有导师的选择权,并可根据研究进展和需求更换导师和课题。

师资力量与产业结合

在师资方面,上海创智学院拥有81位全职全时导师,130多位兼职导师,以及超过120位来自知名企业的产业导师。丁晓东表示:“我们不希望导师过早脱离实验室,因此我们的导师与学生一起写代码,双方更像是合伙人的关系。”

学院的导师名单中包括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戴国浩、智元机器人首席科学家罗剑岚等多位行业翘楚。通过集聚这些顶尖人才,上海创智学院提供算力、实验室、风险投资等软硬件资源,目标是孵化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企业和科研成果。

初步成果与未来展望

在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已有10家师生创业企业成功孵化。2024级博士生马炜杰的研究成果已被《Nature》正刊接收,即将发表。这项研究聚焦于裸眼三维显示技术,通过迭代设计算法搭建硬件原型,研发出无需佩戴眼镜的3D技术。

丁晓东在评价学院一年来的成绩时表示:“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不断迭代,学院还在探索过程中,但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上海创智学院的成立和发展,不仅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教育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推荐阅读  黃迪奇:從警隊高層到創業家,香港網絡安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