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9 月, 2025

亚太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突破:埃万妥单抗组合疗法显著延长生存期

Johnson-Johnson-Logo

Johnson & Johnson logo

新加坡——2025年9月12日,强生公司宣布了III期MARIPOSA研究的最新结果,显示在亚洲亚组中,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的治疗方案在总生存期(OS)方面相较于奥希替尼单药治疗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改善。研究表明,该亚组的中位总生存期预计超过4年,较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延长超过1年。

这一发现对亚洲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尤为重要。EGFR突变在该地区的患病率估计为30%至40%,远高于欧美的10%至15%。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约30%的患者仍无法接受二线治疗,使得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背景与研究详情

非小细胞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至85%。在亚洲,EGFR突变NSCLC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MARIPOSA研究纳入了1074例患者,旨在评估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相较于奥希替尼的疗效。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客观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等。

研究结果显示,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的安全性特征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长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这一治疗组合在减少皮肤不良反应和输注相关反应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预防效果。

专家观点与市场影响

强生亚太区副总裁、肿瘤领域负责人Anthony Elgamal表示:“总生存期是衡量治疗进展最具意义的指标。MARIPOSA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埃万妥单抗联合兰泽替尼在一线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基于全球III期MARIPOSA研究数据,该组合疗法已在美国、欧洲以及亚太地区的重要市场获批,用于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这一批准为亚洲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可能显著改善该地区的肺癌治疗格局。

未来展望与挑战

尽管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振奋,未来的挑战仍然存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复杂性和异质性意味着即便有新的疗法,患者的长期预后仍需进一步观察。此外,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有效实施和监测新疗法的使用,将是医疗系统面临的另一大考验。

亚洲亚组的总生存期结果将在即将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公布,届时将为医学界提供更多的详细数据和分析。随着更多研究的推进,科学家们将继续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即便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携带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五年生存率仍不足20%。”

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尽管医学进步显著,肺癌仍然是全球健康挑战之一。未来的研究和创新将继续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推荐阅读  女性多次高潮的健康影响:医生解答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