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品汇:从进博会溢出效应到千亿贸易枢纽的转型之路

“从生豆烘焙到茶咖创新,一杯咖啡背后聚集了200多家咖啡产业供应商、全球60个国家的供应链网络。”在虹桥国际咖啡港的展示区,上海虹桥品汇总经理蔡军指着货架上的咖啡豆介绍。9月9日,界面新闻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这座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的“6天+365天”常年平台,见证其从单一展示交易场所,向覆盖120国、6000余品牌的国际贸易枢纽转型。
按照规划,到“十五五”末,这里将冲刺千亿级交易额,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进口贸易的关键节点。在虹桥品汇21万平方米的商贸体验中心内,咖啡与红酒两大品类构成了“一带一路”贸易的鲜活注脚。
咖啡与红酒:贸易增长的双引擎
在虹桥国际咖啡港的展板上,一组数据格外醒目:线上线下聚集200余家咖啡产业供应商,产品范围“从种子到杯子”,覆盖全球60个国家展商,其中47个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累计带动贸易额30亿元。
咖啡港展商海南中豫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对此深有体会,作为咖啡贸易“新手”,该企业去年参加虹桥品汇举办的“中国之选”全球咖啡生豆大赛,其选送的两款非洲咖啡豆分别荣获“最具潜力奖”与“消费者最喜爱奖”。海南中豫随即在虹桥品汇布设展位,并逐渐在中国咖啡豆贸易市场打出名号。
与虹桥国际咖啡港相呼应,虹桥国际酒窖里则上演着“从两箱酒到一个产业”的故事。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新贸易事业部市场拓展总监潘琦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回忆,2022年,英国格拉斯哥商会希望把当地的威士忌带到中国市场,东方创业通过进博会和虹桥品汇平台将两箱酒引入国内,没想到一炮而红。
“短短三年,‘两箱酒’逐渐发展为稳定的贸易合作,已将渠道从沿海拓展至内地,甚至推动了中英地方城市间的经贸往来。”
平台功能扩容:从展会到贸易生态
虹桥品汇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强大的供应链网络,还在于其不断扩展的平台功能。进口商品从“展会亮相”到“货架销售”,需跨越物流、资金、渠道三重门槛。虹桥品汇的解法是:前端建直播基地打通销路,后端靠保税中心降低成本。
在品汇60间直播间内,主播们正对着镜头介绍进口美妆与食品。这个2022年10月启用的直播基地,不仅是“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核心阵地,还与巴基斯坦、柬埔寨等8个国家的线上国家馆合作,将“展品”直接转化为“网销商品”。
虹桥品汇副总经理潘浩骏解释,基地的核心价值在于“资源聚合”:依托东方国际的供应链优势与国企背景,将分散的进口品牌、商品集中到直播场景,同时提供贸易撮合服务。
“保税物流中心则是降低企业成本的‘关键一环’。”
未来展望:迈向千亿级国际贸易平台
“十四五”期间,虹桥品汇实现了从0到500亿元交易额的突破,“十五五”的目标是向千亿级国际贸易集聚平台迈进。这一目标的背后,是平台功能的持续扩容。
目前,虹桥品汇已形成“保税物流+商贸体验+展贸办公”的三维布局:展贸中心A栋聚集了咖啡港、酒窖、直播基地等子平台,承担商品展示与交易功能;B栋则聚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与六大重点产业,打造进口高端工业品首发平台,低空经济产业园、全球创新医疗器械展览培训中心也在规划中。
虹桥品汇的核心价值在于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让海外品牌通过这里触达中国市场,让国内企业借助这里链接全球供应链。随着平台功能的不断扩展,虹桥品汇正逐步成为中国进口贸易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