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9 月, 2025

上海探索低空经济技术转化平台,推动产业新增长

unnamed-file-494

上海市正积极研究设立低空经济技术转化平台,以加速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2025年9月10日,东虹桥集团产业发展事业部部长林文欢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中透露,上海市经信委计划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及市属、区属国企建立该平台,东虹桥集团也有望参与其中。

这一举措紧随2024年12月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该公司由上海机场集团牵头,东虹桥集团参股,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国资低空经济平台之一,旨在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包括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四张网”。

“目前低空经济的发展还仅仅局限于低空领域,很多企业还没有经济产出。在这个大发展阶段,我们要先做平台,平台建设好之后,自然会集聚一批具有潜力的企业。”林文欢表示。

低空经济发展背景与规划

去年7月,《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印发,提出打造“天空之城”的愿景。方案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挥区域性节点辐射带动作用,规划建设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联动青浦区、长宁区、闵行区等区域,吸引创新企业总部、运营企业总部、研发设计中心等落户。

在2024年11月举办的第七届进博会上,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长宁园)揭牌,承载地为东虹桥中心。东虹桥中心距离虹桥机场T1航站楼仅600米,已投入超过12万平米用于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产业园于今年1月启动招商,截至8月已实现首批企业入驻,包括航天九院、冠一通飞、敏业绿建、海森合泰等。

产业园的功能与未来发展

产业园打造的上海低空经济会客厅将于10月启用,包含展览展示区、交流活动区、预留拓展区三大核心功能分区,承担产业招引、适航审定服务、飞行服务、金融法律配套保障四大服务功能,并发挥产业展示、交流合作、研发转化三大平台作用。

得益于靠近虹桥枢纽的区位优势,长宁区已形成集成航空物流、航空运输、航空维修、航空食品、航空金融的全面产业链。截至目前,长宁区基地航空公司总部数量占上海全市60%,功能性机构达到20余家,航企数量突破800家。

长宁区的战略与协同发展

林文欢透露,早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批准设立国家级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时,长宁区就提出了“大飞机+直升机”两翼齐飞的战略。2023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之后,长宁区顺势而为展开布局。

“长宁发展低空经济的特色路径是高低协同、软硬协同、数字赋能和平台赋能。”林文欢介绍。高低协同是指传统高空的民航业务和低空业务协同发展,软硬协同则是指运营和服务等软性实力与硬件制造协同发展。

“整个产业园目前以发展总部经济为主,不适合建设工厂,且虹桥机场区域禁飞,所以要从运营服务等软实力,协同硬件布局。”他表示。

数字赋能指的是强化数字技术对低空产业的支撑。长宁区已实施了25年“数字长宁”战略,拥有58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可为空中管理、智能联网等低空管理系统提供支撑。

平台赋能是指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赋能并吸引更多低空企业总部集聚。除了已成立的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和正在研究的市级低空技术转化平台,东虹桥集团也将建设适航审定服务平台。

“国内上千个航空器正在排队进行适航审定,但是目前的适航验证能力无法与市场匹配。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应该从市场化角度搭建相关服务平台,推动这些飞机尽快飞上天。”林文欢说。

此前有消息称,上海通用航空行业协会将在产业园设立上海虹桥低空经济研究中心。林文欢透露,未来东虹桥集团将以“研究平台+平台公司”的方式,协助局方对新型航空器开展适航审定工作。

目前低空经济产业园已经初步形成了整机研发、服务保障、供应链保障和综合应用四个赛道。林文欢表示,东虹桥集团还和盛石资本、鑫智股权共同设立了东虹桥低空产业基金,首期基金规模为6500万元,投资方向是通用航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卫星通讯等低空经济产业。

推荐阅读  勒布朗·詹姆斯署名文章引争议:NBA与中国关系再度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