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 月, 2025

上海蝉灾引发山东人热议:知了猴美味背后的生态隐忧

unnamed-file-25

“抓住了一只蝉,就抓住了整个夏天。”这句诗意的话在今年的上海显得格外贴切。入夏以来,上海的蝉声如同自带扩音器,响彻城市的每个角落,同时还伴随着“蝉工降雨”,引发了“上海蝉灾”的热搜。

与此同时,山东人却在网络另一端焦急不已,不愿错过这款夏日美味。毕竟,“山东人地毯式搜索知了猴”也曾登上热搜。除了山东,河南、苏北、皖北等地也有抓知了猴食用的习俗。

蝉的“大年”:为何今年蝉特别多?

今年蝉的数量为何如此之多?这其实是因为蝉迎来了“大年”。蝉属于半翅目蝉科动物,全球有超过3000种。早在1亿多年前,蝉就已经与恐龙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蝉没有尖牙、利螯或毒刺,也没有拟态天赋,但它们通过群聚出现来应对捕食者。

蝉的种群数量是动态变化的,今年正逢蝉的“大年”。蝉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其生命周期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在地下的若虫阶段时间最长,通常生活2-5年,最长的可达17年。

研究人员认为,蝉的若虫可能通过食物的“口味”来判断生命周期。当树木开花时,树根汁液的化学物质浓度变化,成为蝉若虫的计时器。

蝉鸣的力量:从生态到噪音

在树上鸣叫的蝉,生命已接近尾声。雄蝉通过鼓膜发音器发声,吸引雌蝉。蝉鸣最高可超过100分贝,类似于喷气式飞机的轰鸣。尽管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可能影响听力,但人们通常不会整天与蝉群零距离接触。

交配后,雄蝉的生命结束。每只雌蝉可产800-1000枚卵,产卵后死亡。蝉尿主要成分是水,对人体无害。

知了猴的美味与风险

山东、河南人爱吃的“知了猴”,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绿色食品。然而,有些人对其蛋白质成分过敏,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此外,知了猴的嘌呤含量高,不适合痛风患者食用。

广州番禺的特产“桂花蝉”虽与蝉相似,但实际上是负子蝽科的田鳖,自带“桂花味”。

生态影响与养殖新方向

大量捕捉知了猴可能破坏生态平衡,自然界中的蝉为鸟类等提供重要食物来源。为了满足食用需求,山东、河南等地已开展规模化养殖蚱蝉的尝试。尽管养殖成本高,生长进程难以调整,但这一产业仍有完善空间。

参考文献:

  • 刘志华.蚱蝉的生活史、营养价值和人工养殖.生物学教学,2016.
  • 任璐,沈守国,黄保宏等.金蝉形态、生物学特性.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
  • 张忠峰;李娜;张大鹏等.林下金蝉养殖技术研究.农村实用技术,2023.
  • 李嘉婧.一万亿“滋儿哇”席卷美国.海外星云,2024.
  • 上海蝉鸣上热搜.中国科学报.2025年7月23日.
  • 正大量出现!济南人一天起码吃掉数万只.齐鲁晚报.2025年7月20日.
  • 摸“知了猴”一晚收入最高近万元.中国三农发布.2025年7月19日.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家成功绘制小鼠全基因组沉默子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