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餵影片爭議持續發酵:道歉聲明引發新一輪網絡熱議

生活中心/林昀萱報導
母嬰品牌媽媽餵(Mamaway)日前因一支影片引發爭議,影片中聲稱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超高,隨即遭到醫師和營養師的反駁,甚至連食藥署也出面駁斥。事後,媽媽餵兩度發出聲明道歉,並點名另外兩個品牌的奶粉含糖量過高,但很快便移除相關內容。昨日(29日),媽媽餵再次發布官方聲明道歉,然而一句「大眾將配方奶與成長奶粉混為一談」再次引起紛爭,被質疑是將錯誤推給網友。
影片引發的爭議背景
這段短影音在社交平台上引起廣泛討論,媽媽餵於昨日下午在臉書第三次發布官方聲明,解釋影片中所指的「成長奶粉」並非「配方奶」,而是因為用詞不夠精確,導致大眾混淆。聲明中表示,已將影片下架以避免更多誤解,並對此深感抱歉。媽媽餵強調:「我們深刻感同深受家長育兒難題,並承諾未來建立更嚴謹的專業知識審查機制專區。我們尊重媽媽們不同的選擇,並持續給予哺乳實際支持,願每位媽媽育兒順利。」
聲明引發的網絡反應
然而,最新聲明中的一句「大眾將配方奶與成長奶粉混為一談」卻再次引起熱議。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直指:「我幫它翻譯翻譯:『我就說奶粉,是你們自己混淆的,不是我的問題唷』」、「大眾?所以是怪我們誤會影片的意思」。這些評論反映了部分網友對媽媽餵聲明的強烈不滿,認為其態度不夠誠懇。
「根本沒誠意道歉,還要繼續硬凹奶粉問題!講錯話,發一次聲明就可以解決,發三次還繼續引戰,真的不簡單。」
專家觀點與歷史比較
針對這次事件,營養學專家表示,嬰兒配方奶粉的成分是經過嚴格檢測的,含糖量通常在安全範圍內。專家指出,消費者應該依據科學數據選擇產品,而非僅憑網絡言論。
歷史上,類似的品牌危機並非首次發生。過去,某些品牌因誤導性廣告而遭到消費者抵制,最終不得不採取更為透明的市場策略以挽回信譽。
未來的發展與影響
這次事件對媽媽餵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未來如何修復與消費者的信任關係將是其面臨的重大挑戰。專家建議,企業應該加強內部審查機制,確保信息的準確性與透明度。
隨著事件的發展,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任度將成為關鍵指標。媽媽餵是否能夠通過更為誠懇的溝通與行動來修復形象,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