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 月, 2025

海外华侨如何丰富中国的“二战史观”

unnamed-file-1305

中新社北京8月30日电——在即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国际社会对于二战的认知仍存在偏差。为何会有不同的“二战史观”?海外华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如何丰富了中国的“二战史观”?近日,中新社对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张国雄进行了专访,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多元“二战史观”的形成

张国雄指出,尽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80年,但仍没有统一的“二战史观”。这与各国对战争起始及发展的历史进程有不同感受直接相关。例如,二战从局部战争蔓延成世界大战,经历了10年。中国最早受到法西斯侵略是在1931年,而美国直到1941年底才参战。

战后,冷战及其结束后的全球化进程中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加上文化偏见的影响,是形成不同“二战史观”的根本原因。张国雄特别提到“二战六年(1939年至1945年)说”,这种以西方为中心构建的“二战史观”对亚洲战场的忽视。

海外华侨的贡献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14年间,海外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形成了有组织的华侨社会。张国雄指出,九一八事变后,海外华侨纷纷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团结一致,抗战到底。

华侨在资金、人才和物资运输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他们捐款、购买公债、寄侨汇,组织机工奔赴滇缅公路运输战略物资,甚至回国参战,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海外战略力量。

“华侨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海外战略力量,贡献卓著。”——张国雄

此外,华侨在东南亚、北美和欧洲等地组成抗日游击队,积极参军,与其他民族的反法西斯战士并肩作战。

丰富中国的“二战史观”

张国雄强调,二战是全人类面临的一次共同灾难,中国的“二战史观”强调反法西斯战争中全世界是一个整体。海外华侨的参与,丰富了中国“二战史观”的整体性和道义性。

他指出,海外华侨在中国抗日战场和世界其他战场以多种形式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书写并见证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历史进程。

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的意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具有重要意义。张国雄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国际社会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他指出,正确的“二战史观”启示我们,当人类文明进步受到威胁时,各国应加强国际团结合作,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是二战胜利的共同成果,应当共同维护。

“二战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胜利。”——张国雄

张国雄最后强调,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始终站在人类文明发展和平进步的一边,为此作出了巨大牺牲。把握世界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守人类道义,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信念。

推荐阅读  NHK红白歌唱大赛再无杰尼斯艺人,ILLIT确定参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