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8 月, 2025

川普否認獨裁指控:CNN解析其擴權策略

featured-lonnews-com

「我不是獨裁者,我只是知道怎麼制止犯罪。」美國前總統川普在8月26日的內閣會議上如是說,引發了廣泛的爭議。這一言論被CNN解讀為川普承認其擴權手法的一部分。從出兵芝加哥、打壓焚旗者,到整肅政治敵人,川普的行動步步進逼,卻讓反對者啞口無言,因為沒有人願意為「犯罪者」辯護。

政治學家指出,這正是21世紀獨裁者的典型特徵:不靠政變、不穿軍服,而是操控媒體、製造外敵、假扮民主守門人。只要社會保持沉默,權力就會悄然集中在他手中。

川普的擴權策略

在內閣會議上,川普的發言引來了內閣官員的讚美,會議幾乎成了一場拍馬屁大會。這已經是他連續兩天否認「獨裁者」指控。然而,CNN指出,這樣的否認聽起來更像是在為下一步鋪路。川普補充道:「現在大家都說我像個獨裁者,但我能止住犯罪,所以很多人說:那我寧願有個獨裁者。」

CNN分析,川普一向擅長用「很多人都說」這種說法來試水溫。一方面可以把話講出去看反應,另一方面也能讓他的主張看起來像是「民意所趨」,讓擴權的手段被合理化。

挑選不受歡迎的對象

川普擴權的手法由來已久,也並不複雜:挑社會最不受歡迎的對象開刀。非法移民、挺巴學生、媒體、大學、外援預算……雖然他的做法常踩到紅線,但因為出手對象太不討喜,多數人選擇噤聲。

例如,強硬遣返非法移民的政策,雖然有過半民眾反對,但也有八成支持「某些人該被趕走」。他還想驅逐合法身份的挺巴學生,當時社會對抗議活動反感,讓他更有可乘之機。

「如果這種事發生在其他國家,我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稱它是奪權。」——伊利諾州州長普利茨克

媒體與民意的操控

川普的策略還包括針對不受歡迎的議題,如犯罪。他派兵進駐治安混亂的民主黨城市,讓反對者看起來像是在支持罪犯。這些地方根本不需要他出手,像芝加哥就直接反對聯邦軍隊介入,因為根本沒有所謂「緊急狀況」。

再看焚燒國旗的議題,2022年的民調顯示,有67%的美國人認為「不應允許燒毀或污損國旗」。雖然根據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焚旗行為屬於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但在這樣的民意下,真的會有人跳出來為焚旗者辯護嗎?

現代獨裁者的面貌

雖然川普上任以來實施了一連串專制獨斷的政策,但他的形象與傳統獨裁者大相徑庭。當人們想到「獨裁者」,多半還停留在對希特勒、史達林、墨索里尼的印象。然而,CNN提醒,21世紀的專制者早已脫下軍裝、換上西裝,靠的是媒體操作與制度滲透,而非政變與暴力鎮壓。

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崔斯曼將這類領導人稱為「旋轉式獨裁者」,他們通常是透過選舉上台,然後一步步破壞制度、架空制衡。與其靠軍隊恐嚇,他們更偏好操縱資訊、強調外部威脅,甚至假裝自己熱愛民主,讓人民以為一切還在正常運作,實際上權力早已集中在一人手中。

川普的作風與這套理論一拍即合。他雖然是在選舉中當選,卻不斷衝撞制度底線。CNN指出,他的整個第二任期,幾乎都在「整頓體制」。崔斯曼進一步說明,現代獨裁者未必奪走你日常生活的自由,但一旦你挑戰權力核心,就會發現,沒有任何保護自己的方式,也推不倒這個領導人。

川普的發言「我不是獨裁者」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崔斯曼的回應是:川普「程序上」不能算是獨裁者,他是經由自由公平的選舉當選,仍受憲法和制度制衡。川普確實不斷挑戰或漠視以往總統會遵守的憲政紅線,至於他到底想不想成為獨裁者?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推荐阅读  美國國際開發署關閉:美國優先政策引發全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