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8 月, 2025

川普政府入股英特爾:美國自由市場信仰的挑戰

featured-lonnews-com

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於8月22日宣布,政府將投入89億美元入股英特爾,取得10%的股份,這一舉措震驚了全球市場。此舉被視為川普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重大轉向,挑戰了共和黨長期以來的自由市場信仰。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川普的這一決定標誌著美國政府在市場角色上的重大改變。從晶片抽成、鋼鐵併購要求換股權,到稀土礦由五角大廈控股,川普正將國家推上談判桌,打造一套「交易治國」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

政府干預與自由市場的碰撞

川普政府的這一舉措獲得了部分民主黨人的讚賞,但也讓共和黨內部出現理念危機。共和黨長期以來奉行自由市場政策,而川普的做法似乎與此背道而馳。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支持這筆交易,強調這將有助於美國掌握尖端製造能力。他在X平台上寫道:「剛剛與總統會面,宣布了一項歷史性協議:美國政府將投資89億美元於英特爾,以提升美國半導體領導地位。」

歷史背景與政策轉向

川普在2015年剛踏入政壇時,自稱是「百分之百的自由貿易支持者」,但如今,他已經展開第二任期七個月,並親自扛起「交易高手」的角色。這一轉變讓許多觀察家感到意外。

《金融時報》指出,這起英特爾案只是川普一連串「國家出手」操作中的最新一筆。比起自由市場政策,這種做法更像1960年代歐洲的「國家資本主義」——政府不但出錢投資,還親自下場干預產業走向。

專家觀點與未來影響

面對質疑,白宮仍堅稱這些做法與自由市場不衝突。川普團隊繼續強調減稅、鬆綁監管,希望重振美國經濟活力。至於這些對晶片、鋼鐵產業的「特殊干預」,是為了「糾正過去讓美國吃虧的政策,守住國家與經濟安全」。

然而,不少政策分析師並不買帳。自由派智庫「卡托研究所」副總裁史考特·林西康直言:「不可能讓政府當英特爾這樣的晶片龍頭最大股東,卻在公司決策上袖手旁觀。」

「這打開了國家資本主義的大門。」——前共和黨眾議員英格利斯

專家則提醒,川普並不是在進行什麼意識形態上的轉向,而是沿用他在曼哈頓做房地產時的一貫手法——把跟企業的互動當成利益交換的籌碼。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教授阿切蒂指出,川普的作法或許讓人聯想到上世紀中葉的法國「指導主義」政策,但其動機更多來自「赤裸裸的自我利益與酬庸」。

結語與未來展望

川普對外界批評向來不以為意,他在Truth Social發文表示:「那些『愚蠢』的人到底在不高興什麼?我整天都在為國家談最棒的交易!」

隨著川普政府持續推動這一系列政策,未來的市場反應以及共和黨內部的反應將成為觀察的重點。這種國家資本主義模式是否會成為美國經濟政策的新常態,仍有待觀察。

推荐阅读  香港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峯获澳大利亚庇护,逃亡四年终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