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智父子公司捲入詐騙案 新竹都更夢碎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及其子宣昶有的公司近日捲入詐騙風波,該事件涉及新竹市北大路「復中段」都市更新計劃。宣捷製藥公司(現名瑞卬細胞生物製藥)於2016年與華盛營造公司及晾舟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合作,參與該項目。然而,宣捷製藥認為簽署的合約不平等,決定中止合作,並遭華盛求償2.5億元。高等法院一審判決宣捷僅需支付1,500萬元押標金,免賠2.5億元。
本案的起因可追溯至2016年6月,當時宣捷製藥與華盛營造公司及晾舟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合作投標新竹縣府辦理的都市更新案,計畫打造「宣捷生活城」。三方簽約後,由華盛公司繳納1,500萬元押標金,並於同年7月13日獲選為最優申請人。
合作破裂與法律糾紛
然而,合作關係很快出現裂痕。宣捷製藥指控晾舟公司通過不實增資將資本額提高至1.5億元,合約中規定當有獲利時三家公司共享,但若出現虧損則由宣捷單獨承擔。宣捷認為此舉不合法,決定中止合作,並停止支付開發權利金。
在高等法院民事案宣判前,宣捷製藥已於9月9日對華盛營造負責人蘇成達等人提出詐欺指控。宣明智表示,之所以未立即公開,是為了尊重法院的審判程序。
影響與未來展望
宣明智指出,該事件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破壞了原本的興櫃、上市計劃,並影響投資者信心,初步估計損失達數億元。宣明智強調,未來將繼續提起民事求償,法律糾紛從民事延伸至刑事,短期內恐難以平息。
本案反映出都市更新項目中潛在的法律風險和商業糾紛。專家指出,企業在參與此類大型項目時,應謹慎評估合作夥伴的背景及合約條款,以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結語
隨著法律程序的進展,宣明智父子公司與華盛營造及晾舟國際的糾紛仍在持續。該事件不僅影響了相關企業的商業計劃,也提醒其他企業在進行都市更新及大型投資時需加強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