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8 月, 2025

川普關稅政策:經濟理論與商業邏輯的挑戰

featured-lonnews-com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全球關稅風暴,依靠的是美國作為「全球最大進口國」的地位和「全球政治軍事老大」的威脅。然而,這種將國際經貿關係視作商場戰爭的心態,使川普被譏諷為「關稅帝君」和「全球黑道老大」。本文將從經濟理論與商業邏輯的角度,探討這一政策是否能如川普所言,讓美國再度偉大。

川普宣稱關稅能解決美國的貿易、財政和就業問題,但稍具經濟學常識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錯誤。提高關稅會增加進口成本,若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將導致價格上升和需求減少;若由進口商吸收,則成本上升會減少供給。這些選擇都會減少商品交易量。

關稅的經濟影響:理論與實證

經濟理論普遍認為,關稅和其他貿易障礙會抑制經濟增長。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關稅通常不利於經濟發展。實證研究也支持這一觀點,關稅與經濟增長呈反向關係。

「在高所得經濟體中,關稅與經濟增長呈現反向關係。」

然而,這一結論在某些情況下會受到挑戰。經濟學者指出,落後國家可能通過「邊做邊學」的方式建立競爭優勢,初期的貿易障礙反而有助於經濟增長。例如,日本和台灣在經濟發展初期都曾受益於此。

美國製造業的重振與挑戰

川普的關稅政策還包含「重振美國製造業」的目標,認為關稅能促使企業在美國投資設廠。然而,美國作為高所得經濟體,這一策略違反了企業「逐利而居」的商業邏輯,可能只會讓製造業自給自足,無法提升國際競爭力。

美國製造業曾是全球典範,但隨著社會富足,其國際競爭力逐漸下滑。美國企業已經採取全球外包策略,尋求最低成本的供應商。以《CEOWORLD》發布的全球薪資排行為例,美國勞工的平均月薪是6562美元,而台灣只有1870美元,顯示出全球外包的成本優勢。

川普政策的政治動機與未來影響

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更多地出於政治考量,而非經濟理論的支持。這一政策讓美國人感覺良好,短期內提升國家信心,但潛在後患如經濟增長滯後和國際孤立可能不容小覷。

「支持與不支持川普關稅政策的比例為38%比60%。」

川普團隊能否得逞,最終取決於美國選民的集體評斷。儘管有媒體對川普的政策進行事實查核,但其支持者仍然眾多,這使得未來的政治風評難以預測。

總之,川普的關稅政策在經濟理論和商業邏輯上都面臨挑戰,這一策略能否真正讓美國再度偉大,仍有待觀察。

推荐阅读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 正接受多部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