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地上半年盈利下滑 基礎盈利大幅減少44%

恒地公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錄得盈利29.1億元,同比減少8.4%。儘管盈利下滑,公司中期股息仍維持每股0.5元。值得注意的是,撇除投資物業重估影響,恒地的基礎盈利大幅下跌44%至30.5億元。
這一業績下滑主要歸因於去年同期公司因政府回收新發展區若干土地,以及出售北角港匯東項目權益,獲得約25億元的應佔收益。期內,恒地收入減少近19%至95.5億元。
香港物業市場的挑戰
香港物業發展業務方面,恒地應佔營業額下降22%至38.1億元,應佔稅前盈利更是大幅下滑79%至3.1億元。至6月底,未入帳的自佔本港物業合約銷售總額約104.2億元,其中77.6億元預計可在下半年隨物業落成交付買家而入帳。
恒地在新界的土地儲備達到4190萬平方呎。公司表示,政府於7月宣布收回土地以進行新田科技城及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發展,並計劃收回土地以興建北環綫主綫,預計公司將獲得政府現金補償約5.4億元。
租金收入微升 但淨收入下降
上半年,恒地應佔租金總收入微升至34.1億元,但應佔稅前租金淨收入卻減少1%至24.8億元。至6月底,公司的主要收租物業平均出租率達93%。
「儘管租金收入略有增長,但淨收入的下降反映出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
內地市場面臨壓力
以人民幣計,上半年恒地在內地的物業發展應佔營業額為21.8億元,同比下降16%。應佔稅前虧損擴大三倍至1億元。同期,自佔的內地物業合約銷售額下跌38%至11.4億元,租金總收入則下降10%。
這些數據顯示,恒地在內地市場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市場專家指出,內地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以及經濟增長放緩是主要原因。
未來展望與挑戰
恒地面對的挑戰不僅來自市場環境,還包括政策變化。儘管如此,公司仍持續尋求機會,以應對市場波動。
未來,恒地將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並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穩定增長,將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總結來看,恒地的業績表現反映出香港及內地房地產市場的複雜性和挑戰性,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維持競爭力,將考驗公司的長期策略和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