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8 月, 2025

台灣國防支出不足引發美國擔憂:國民黨立場成焦點

featured-lonnews-com

前美國國安高層亞歷山大·葛雷(Alexander B. Gray)近日在《外交家》撰文指出,國民黨若不優先考慮足夠的國防支出,可能從根本上削弱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葛雷曾於2019至2021年擔任美國總統副助理兼白宮國安會幕僚長,他在文章中強調,台灣若不嚴肅對待國防問題,將動搖美方的信任。

葛雷在〈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正處於關鍵時刻〉一文中指出,數十年來,美國始終是台灣堅定的夥伴,透過外交、經濟與軍事支持,確保這座島嶼在面對北京日益嚴重的威脅時,能維護其自治、安全與繁榮。然而,這項關係正受到考驗,並非因為美方缺乏善意,而是因為華府的認知發生轉變,以及對台海軍事平衡日益迫切的擔憂。

美國對台支持的歷史與現狀

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歷史悠久,始於冷戰時期,並在隨後的數十年間持續增強。美國的支持不僅僅是外交上的承諾,更包括經濟和軍事上的實質援助。這種夥伴關係被視為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基石。然而,隨著全球局勢的變化,美國的戰略重心逐漸轉移,對台灣的支持也面臨新的挑戰。

葛雷指出,美國對海外的安全承諾會出現週期性疲乏,尤其是在過度擴張全球事務三十幾年後,美國民眾日益質疑這些承諾的必要性。相較於烏克蘭、以色列,台灣對自身防衛的態度被認為不夠嚴肅。這種看法無論是否公允,已形成一股危險的暗流,逐漸侵蝕華府兩黨的支持台灣共識。

國民黨的立場與台灣內部政治

葛雷認為,對台灣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源自台灣的國內政治,特別是國民黨的立場。國民黨透過凍結特定預算案來緩慢推動國防支出,將本應是團結共識的議題政治化。台灣社會對優先編列充足國防預算的遲疑態度,已引發華府憂慮。

國民黨必須體認到,國防支出並非奢侈選項而是必要之舉,其猶豫態度可能向敵對勢力甚至是盟友傳遞「台灣這有全力捍衛自身生存」的錯誤訊號。更嚴重的是,這可能從根本上動搖美國長期對台灣防衛的支援。

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威脅

與此同時,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已大幅改變台海兩岸的軍事平衡。解放軍在尖端武器、網路戰能力及海軍實力方面投入巨資。台灣近年雖增加國防支出,仍遠遠不足以應對這日益嚴峻的威脅。

去年台灣國防預算約190億美元,僅占GDP的2.5%。相較之下,中國國防預算近2,400億美元,重點發展直接威脅台灣的兩棲登陸艦及「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關鍵武器。

這種差距不僅是數字問題,更向世界傳達台灣未能跟上步伐的訊息,實質上成為北京政治作戰的一環。

台灣的應對策略與未來展望

葛雷強調,國防預算不僅關乎金額多寡,更在於如何運用。台灣必須投資「不對稱戰力」,如無人機、防空系統及反艦飛彈,以嚇阻中國壓倒性的傳統武力。台灣也需要更新老舊軍事裝備、強化並延長後備軍人訓練、解決人力留任問題,並加固關鍵基礎設施以防範網路攻擊與封鎖。

此外,台灣內部的爭議不能成為忽視生存威脅的合理藉口。經濟挑戰、政治對立與社會爭議確實存在,但與中國可能發動的侵略或封鎖相比,這些都顯得微不足道。台灣領導人必須向民眾清楚傳達這項現實,凝聚社會共識以支持增加國防支出與戰備整備。

葛雷在文章最後呼籲台灣必須大幅增加國防支出,未來幾年達到至少GDP的5%,並優先發展不對稱與防禦性能力,最大化對台海的威懾力。台灣也必須在國防政策上促成跨黨派團結,擱置黨派分歧,展現一致共識,並透過外交管道向美方保證台灣對自身安全的重視。唯有如此,才能確保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能夠繼續維持。

推荐阅读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市场面临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