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闭幕:从0.01秒到116国的精彩瞬间

第12届世界运动会(简称“成都世运会”)于17日圆满闭幕。这场以“运动无限、气象万千”为主题的盛会,为全球观众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通过一系列数字,我们可以一窥这场盛会的非凡之处。
从0.01秒的胜负到个人与团体的友谊
在攀岩女子速度个人赛决赛中,巴黎奥运会银牌得主邓丽娟以6秒40的成绩夺冠,领先仅0.01秒。这一微小的差距,彰显了速度个人赛对选手稳定性和心理素质的极致考验。选手们在同一条赛道上竞争,没有第二次机会,任何微小失误都可能导致出局。
与此同时,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单人代表团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运动员在比赛间隙自拍、领奖台下拥抱,收获了珍贵的国际友谊。他们带着梦想来到成都,又带着友谊的种子回到故乡。
天气影响下的双冠军与国际赞誉
由于天气原因,成都世运会男子垒球决赛取消,美国队和日本队双双获得金牌。美国队主教练罗恩·哈克特表示,虽然有些奇怪,但运动员们能够带着金牌离开,这让他感到满意。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对成都世运会给予了高度评价,用三个“非常”来形容这次盛会的成功。他指出,成都为未来举办世运会的城市定下了新的标准和高度。
个人故事与运动项目的多样性
拉脱维亚的拉丁舞裁判谢尔盖斯·辛金斯因其优雅的气质和绅士风度在社交平台上走红。他的小红书粉丝数已超过60.8万,接近拉脱维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巴西女队选手莎宾·萨弗特在夺得浮士德球比赛冠军后,迫不及待地抱起自己11个月大的儿子。她表示,其他球队的运动员和队友在比赛期间帮助她照看宝宝,让她感受到无数的爱。
13岁的中国壁球选手殷子媛是成都世运会最年轻的选手。她表示,世运会闭幕后将回到上海备战,希望未来能参加英国青少年壁球公开赛,并一步步实现奥运梦想。
成都世运会的规模与影响
本届世运会共设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其中包括武术、龙舟等传统项目和飞盘、跑酷等新兴项目。首次进入世运会的项目如武术、龙舟等,吸引了广泛关注。
为了给更多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展示竞技风采的国际舞台,成都世运会特别增设了残疾人柔术与残疾人自由潜水两个项目,共吸引61名选手参赛。
72岁的英国木匠理查德·约翰·基特利在男子室外拔河640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成为赛场上的焦点。他表示,尽管身份已从主力选手转为后勤与训练,但对拔河的热爱丝毫未减。
本届世运会共有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参赛,成为世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届。
成都世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运动的魅力,也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未来,成都世运会的经验将为其他城市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提供宝贵的借鉴。